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符号学论坛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index.asp) -- 符号学讨论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list.asp?boardid=16) ---- 金钱符号镇痛功效的实验心理学佐证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16&id=3131) |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2-11-16 00:33:17 -- 金钱符号镇痛功效的实验心理学佐证 近日网上一论文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关注与热议。
据称,这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
《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
链接:http://news.163.com/09/0629/05/5CV1NT590001124J.html 附:论证实验摘要PPT链接:请直接百度文库搜“金
实际上,符号学中有“符号生理说”; 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曾有大量的巫术治疗效果的人类学案例,可视为符号生理的例证。 但金钱符号的镇痛效果为何引发了诸多热议和批评,因此:
我的问题: 1、金钱符号镇痛的实验心理学佐证对于文化符号学的意义何在?
2、为何其它诸多符号生理现象被视为自然而然,而金钱符号带来如此多的非议? 原因是否超越了单纯的符号生理问题,而进入了社会符号的道德批判领域?
|
-- 作者:sharpmind -- 发布时间:2012-11-16 08:51:48 -- 金钱让人兴奋,转移了对其他刺激——文中是痛的感知。
|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2-11-16 14:49:22 -- 楼上,你说“西美尔和蒋荣昌老师都有很深刻的论述”,能否概述一下? |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2-11-18 12:56:22 -- 民法和刑法,都有“精神赔偿”。如果金钱没有“镇痛功效”,如何赔偿精神损失? |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2-11-29 00:32:42 -- 以下是引用zhyh在2012-11-18 12:56:22的发言:
民法和刑法,都有“精神赔偿”。如果金钱没有“镇痛功效”,如何赔偿精神损失? 似乎精神赔偿与镇痛功效不是同一个算法。
前者是依据社会符号规约法则,后者是依据个人心理的神经生理结果测定。
不过,两者在符号生理的意义上确实实现了某种通达。
这也是我的困惑所在。神经镇痛与社会规约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转换?
我倾向于认为,两者无法转换,精神赔偿规约不依赖与镇痛的神经测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