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符号学论坛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index.asp)
--  符号学讨论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list.asp?boardid=16)
----  2012年符号学第二次测验(第十讲之后)作业示例2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16&id=3193)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2-11-29 14:56:37
--  2012年符号学第二次测验(第十讲之后)作业示例2
 

2012年符号学第二次测验(第十讲之后)作业示例2

名字:            赵星植               学号:  2012321030069

 

1. 举例说明一个符号文本,必定由双轴操作组成,即聚合轴上的选择,与组合轴上的连接。但是聚合轴的宽窄可以变动很大:有的是窄幅的,有的是宽幅的,结果造成文本风格的巨大区分(聚合轴变化造成风格对比)。

手机选号,就是典型的双轴操作行为。手机号码由11位组成,前三位(如,136,189)为三家移动公司的代码,后九位则可自行选择。因此,选择手机号码就是典型的聚合轴选择与组合轴上的连接而形成的,例如13X-XXXXXXXXX。首先你得再聚合轴上选择那家移动公司的号码,决定手机号码的前三位;其次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后9位,一般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6和8,或6与8的复数是最受欢迎。由此观之,手机号码这个符号链中,前三位是窄幅的,因为目前中国只有三家移动公司(移动,联通,电信)开通手机业务,因此你只能在这三家公司中选择其对应的代码;后九位则是宽幅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幸运数字”、或传统的吉祥数字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择。


2. 举例说明符号表意过程六因素中,某种因素成为主导,能使文本获得某种品质。例如,当形式本身成为主导时,就可以获得艺术所必须的“诗性”(不一定是在诗歌中)。

(1)当形式本身成为主导,符号文本获得“诗性”的例子,在英语谚语中就很常见,例如: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就别去自找麻烦。)还有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大家熟知的豆芽店广告对联的例子:“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解释:A:chang   B:zhang ABABAAB  BABABBA)上下对联都只是由“长”字组成,这不得不使接收者注意到对联本身的组成方式本身,从而使“诗性”得到了最大发挥。


(2)网络文化中,某些发帖者为了煽动读者的情绪,帮助他提高点击率,一般会在文章标题的前/后面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为父占座,孝感动天”。这种表意过程则明显倾向于接受者,该符号文本则表现出强烈的意动性,其目的是帮助原作者散播观点,增加点击率。


3. 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的符号修辞格,如隐喻,提喻,转喻(不要举语言的例子)。

如果我们把伦敦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当成是一个符号文本的话,那么里面的各种符号修辞格就显而易见了,例如:

(1)转喻:转喻的意义靠的是邻接。在开幕式“工业革命的喧嚣”这一篇章中,运动场上出现了7根巨大的烟囱,让人立刻就联想到工业革命时代繁忙的景象。因此,在这里,烟囱是工业革命的转喻。

(2)提喻:开幕式“网络时代”这一篇章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户普通英国人家的故事。周六晚上,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十来岁的儿子在打电脑游戏。女儿琼准备出门跳舞。在地铁里,她看到一个男孩,一见钟情….在这里,导演用这一家人的故事来代表整个英国普通家庭,英式生活,文化,用局部替代整体,明显采用了提喻的手法。进一步说,其实整台开幕式都是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喻,选用几个侧面来反映整个英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等。

(3)隐喻:本届伦敦奥运会火炬由7位不到20岁的年轻火炬手共同点燃,再一次回应了奥运会“激励下一代”的口号。采用年轻火炬手,比喻了圣火的光辉照耀下一代,在目的于激励青年一代;如果观众不了解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下一代”,Inspire a Generation),那么,在这里启用年轻火炬手只能算作是隐喻。


4. 举例说明不受符号媒介或文化限制的“概念比喻”,在社会的集体使用中积累理据性,能最后发展成象征。

(1)在网络社会,一个名叫“李毅吧”的贴吧成员创造的“屌丝”一词,形容样貌平庸,没有女友,经济条件一般的男生;通过网民的大量使用,该词已经从网络走向现实社会;传统媒体也开始不停使用的“屌丝”一词(甚至包括号称官方媒体的《人民日报》,其语用范围也从人扩大到物,例如“屌丝手机”、“屌丝衣服”、“屌丝文化”,广泛来形容一切“低端,品位低,廉价”的人事物;这样一来,“屌丝”一词通过社会如此规模且迅速的集中使用,最终发展成象征。

(2)一个“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开启了美国丑闻挖掘的时代,从此以后,不仅美国,全球的媒体一遇到丑闻,就会以“XX门”的方式命名,例如“拉链门”、“艳照门”、“车震门”等等,社会特别是传媒的集体使用,使“门”成为“丑闻”的象征。


5. 举例说明人类文化中经常出现“大规模反讽”(任何一种均可)。

(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大批农民工进城,农民阶层向城市居民转移,这导致矛盾越来越集中,例如环境,住房,福利等等都出现了问题。针对此情况,近年来提政府又出建设“田园化”城市(以成都为代表),塑造新型农民,鼓励人们回归田园生活…历史反讽由此形成。

(2)十几年前,中国教育部门积极在中小学阶段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以抵制“应试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如奥数兴趣班,特长班等,课外成绩优异者享受升学特别加分;事情最后演变到各名牌中小学最后只按所谓的奥数比赛成绩、特长等级加分录取学生,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应试教育”的变体,反而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去年开始,教育部规定,禁止中小学按照奥数成绩录取学生,不鼓励学生参与除课堂学习以外的额外兴趣培训….


6. 举例说明一个文化大多数人(中项)认同意义项(正项)的价值,合起来构成“非标出”主流?为什么一个文化必须排斥又必须容忍标出项(异项)?

例如在性取向的问题上,社会上大多数认同正项的价值,即认为异性恋为正常,并且积极向正项(如男人的阳刚味,女人的阴柔美)靠拢,.从而组成“非标出集团”,将同性恋亚文化群体积极标出。社会文化只有靠标出同性恋,才能巩固异性恋性取向的合法地位。然而,社会中项用集体意义行为排斥异项(同性恋),也会有愧疚心理,因此,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彩虹组织”(同性恋关怀群体)。但是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在性取向问题上,中项似乎越来越同情异项,更有甚者,中项在往异项靠拢。例如,90后生人出现了“同人女”群体,该群体自己性取向正常,却喜欢看同性恋小说,宣称“同性恋为世界上最纯洁的爱情”;而且异项也并非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争取拉拢中项,例如名人圈里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明星,政要宣布“出柜”(如LADY GAGA,黄耀明,蔡康永,西方国家某些市长等)并且公开为同性恋群体呐喊,这种行为也获得了部分中项群体(如他们粉丝)的支持。因此,就性取向这个例子来看,目前的情况是,随着正项,中项,异项三者出于变动不居的拉锯战进行,中项可能还是会偏向正项,不会造成翻转,但是在绝对量(或比例)上,中项靠正项的比例有可能缩小,异项可能会扩大。最后是否会翻转(社会主流不再以同性恋为异常)?性取向认同的翻转是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多大关联(例如北欧国家最早宣布同性恋婚姻合法,其次是美国某些州。。。)?这都有待考证与观察。


7. 举例说明同层次的元语言组分不同,在同一主体的同一次解释中,可能无法互相取消,此时会形成解释(或评价)漩涡。

如下图:您看到是男子的正面还是侧面?或者同时看到正面与侧面?网络中用这图来测试的例子很多,具体格式如“你看到的是侧面,那么你可能….,如果你看到的是正面,那么你可能….”这种测试显然缺乏科学依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啥却这么受大家欢迎?因为该图巧妙地利用了解释漩涡,我们完全可以同时看到男子的正面与侧面,两种元语言相互不抵消,而这种解读,发现的趣味感觉,会使我们想参与到对图的讨论中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9 14:57:03编辑过]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2-12-05 22:20:58
--  
前三位没有十个数字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