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符号学论坛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index.asp)
--  符号学讨论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list.asp?boardid=16)
----  [讨论]关于“潜在符号”、“无发出者符号”与“半潜在符号”的逆向思考  (http://www.semiotics.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16&id=1251)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0-09-10 01:23:33
--  [讨论]关于“潜在符号”、“无发出者符号”与“半潜在符号”的逆向思考

一、潜在符号:潜在符号是没有到达接受者的符号吗?

从符号表意三过程来看,“表意、传达、解释”任何一环未完成都将影响整个过程:

 

首先,无表意即不可能产生符号,也即没有整个符号过程;此处自然无符号;

 

其次,有表意必有传达,无不传达之表意。表意的最少传达是自我传达。相反,无传达也无表意。“野渡无人舟自横”作为自在的状态因为无传达,因而无表意。也没有整个符号三过程,因此,此处也无符号。(我们知道“野渡无人”是因为它被表意并且被传达了。)

 

第三,有表意,有传达,必有“解释”。因为断“无不可解之理”。“徐冰的天书”可以被压迫出意义,猜不出来的谜语也可以。无非是误读而已,谁说符号不允许误读呢?

 

   因此,从以上三种情况看,符号过程要么不成立(1、2),要么成立(3),绝对无接受者的传播不存在。虽然符号表意的结果与初衷是经常背离(误读),误读可以影响符号表意的效果,但不能取消符号过程的客观存在。抽屉文学的接受者是自己,不出门的打扮也是。潜在符号何在?

 

 二、无发出者符号:如自然物等符号

      自在物无非是被人符号化的结果。人看到自然并非自然向人表意,而是看自然的人用符号化的眼光借助“自然”这一事物向自己或他人表意的结果。也就是说,这里并非是一个“无发出者的符号”,而是发出者、传播者、对象都是自己。这样理解岂就不需要将自然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了”是否更有利于理解符号的普遍性?

 

 三、半潜在符号是部分人懂的谜语吗?

    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懂则称为半潜在符号,则大部分符号都必须是“半潜在”符号了。因为几乎任何符号都是只有一部分人懂的。不仅仅是“密码、女书、火星文”,符号表意通常有自身有效界限。普通的文字,需要非文盲读者。图像看起来无需基础,非洲土著却认为这个巫术将人关在里面。无非也是一种误读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9-10 01:33:24编辑过]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0-09-10 09:35:34
--  
楼上,你的问题垒起来了。我们一个个处理。

符号学与传播学不同,在于传播学要求整个过程三元清晰,而符号学处理各种不完整符号。

你的第一点很对。

第二点:“自在物无非是被人符号化的结果。人看到自然并非自然向人表意,而是看自然的人用符号化的眼光借助“自然”这一事物向自己或他人表意的结果。也就是说,这里并非是一个“无发出者的符号”,而是发出者、传播者、对象都是自己。”

这是你的解释,你是科学人。绝大部分人(尤其古人),认为“天”是人格。我们要尊敬祖宗:宗教是严肃的符号活动。

我好像没有说过半潜在符号。按你的定义,恐怕没有,恐怕全是。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0-09-11 10:48:02
--  
 “传播学和符号学似乎有较大的区别。传播学研究更重视传达,符号学研究更关心传达的可能性。”

有趣。愿闻其详。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0-09-11 17:06:46
--  尝试理解“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侧重
以下是引用1is1在2010-09-11 09:39:31的发言:

……传播学和符号学似乎有较大的区别。传播学研究更重视传达,符号学研究更关心传达的可能性。……

  非常同意!顺着楼上的思路,我可以这样说么?

 在符号表意的“表意、传达、解释”过程中:    符号学是原点,其核心是表意行为;    传播学是桥梁,它侧重于传达过程;     解释学是无终点之终点,它旨在阐发;

        它们一件事物的不同侧面,我们不能从研究对象界定出它们的区别,而是从观察视角去看待它们的分野。

        谢谢楼上!我一直以为从学传播到学符号是再自然不过的,现在刚刚开始认识到,其间差异还有待慢慢琢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9-11 17:29:45编辑过]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0-09-11 17:13:18
--  “未出门”的化妆是不是自我传播?

以下是引用1is1在2010-09-11 09:39:31的发言:……能表意,但不一定传达。‘未出门’的化妆即为此例。”……值得商榷

 

“未出门”的化妆,虽没有我们所以为地向他人传播,但是有自我的传播,或为了自信,或为了自娱。异装癖未必敢走上大街,但必须对自己传达以完成表意的目的。

 

我另有一例:某著名销售员即使在家中睡觉,有客户来电话也必须飞速穿上西装,再接电话。他的形象虽无客户看到,但他通过自我传播实现了自我激励,从而进入了工作状态。

 

由此,我仍认为,“有表意必有传达",而自我传播,是表意最基本的情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9-12 17:40:07编辑过]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0-09-11 17:25:58
--  很深刻,超出我的知识范围
以下是引用zhyh在2010-09-10 09:35:34的发言:
……这是你的解释,你是科学人。绝大部分人(尤其古人),认为“天”是人格。我们要尊敬祖宗:宗教是严肃的符号活动。……”

 

这个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是僵化的,未进入人文的层面。下次一定心怀人文,牢记“祖宗”来思考问题。谢谢各位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9-11 23:21:25编辑过]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0-09-12 19:12:56
--  
传播学与符号学的区别。这是个大题目,要好好做文章。

--  作者:yu813878
--  发布时间:2010-09-13 01:08:24
--  
以下是引用1is1在2010-09-12 18:52:57的发言:

传播学近百年的历史,主要成果在传播效果。传播学对传播过程其他成分的研究,其实还是指向效果。把关人、使用与满足、甚至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都是关注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是传达的结果。

 

符号学更重视符号表意结构,表意逻辑的分析,对是否能否到达受众,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微观和宏观效果,并不十分关注。

       1is1先生上面所举例子设定的前提是:把传播学研究等同于北美经验学派。  且不说传播学的批判路径,就把关人而言,强调的就是传播渠道中间环境控制而非结果。此外,传播学有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并不能归结于都为了达成传播效果。

 

    同样,符号学也并不只重视表意结构和逻辑,它对表意的结果也是重视的。符号学家花很大力气讨论表意结果以及作者、文本、受者之间的关系。请看艾科的论著:无论是《误读》、《开放的文本》还是《诠释与过度诠释》都在探讨意义结果的可能性与恰当性。

    至于学科间看起来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的区别,不是某学科应然的状态,而是人为的既存事实。它并不表明该学科学理上覆盖范畴的差异。

传播学与符号学的学科差异也许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建立即是基于人类不同问题的学科:传播学是“传达”之学,而符号学“意义”之学(呵呵,有同义反复之嫌哈)。

       透过这两个学科中任何一个,我们可以构建起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但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完整逻辑自洽性。传播学用媒介形态构建人类文明历、史(口语、印刷、电子);符号学用“意义”建构整个社会文化的总体。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0-09-13 09:26:23
--  
“传播学是“传达”之学,而符号学“意义”之学”。

这很干脆。实际上是说:传播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

--  作者:zhyh
--  发布时间:2010-09-18 16:19:24
--  
楼上说:“未有不同于发送者的接受者时,可以认为发送者身兼二职,即既是发送者又是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潜在符号的说法不能成立”。

这意思是,所有的符号都是自我符号。

其实不一定。写一首诗未发表,自己是第一接收者。但是印一批书发不出去,不能说自己都是第一接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