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转载)关于学术评价标准的辩论


  共有2804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载)关于学术评价标准的辩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8 积分:11159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3-12-30 16:34:32
(转载)关于学术评价标准的辩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7-18 16:07:52 [只看该作者]

原文标题:SCI (SSCI),国家基金与同行评议——兼谈我们的学术评价 作者:孙玉涛

 

 

其实对于SCI的问题,科学网上和科学网下都已经有很多的探讨,而且大家都有很多的见解,毕竟涉及到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今天又有博文(多做点实事,少说点SC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047-584144.html)谈及,自己虽只是一个初学者和后来者,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国文化讲究的中庸(如果我们换一个西方的词:平衡或者权衡可能更好),只有在表明立场的时候使用,认识问题的时候就扔掉了。实际上,在学术评价中SCI的贡献不可抹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唯SCI论,用诺贝尔奖得主发表论文的情况反驳SCI没有意义,也不具有普遍性。目前,中国的很多学科已经和国际学术圈接轨,SCI论文数量也很多,自然不必过度强调SCI的数量,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还应该看到有一些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经济学和管理学,和国际学术界的差距还比较大,在起步阶段强调SCI或者SSCI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说SCI当然是从产出的角度讲成果,目前我们的学术评价不仅讲成果,还讲投入,并且对于投入的重视程度可能不亚于成果。从大的方面而言,国家和地区强调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从小的方面而言,强调个人承担的国家基金或者承担的科研经费量。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行对于申请人研究方案的认同,但是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很多获得资助的人(个人观察,并无统计数据支持)并没有实施他们的研究方案,课题结题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成果,这样的国家基金何以反映学术水平成为个人业绩的衡量指标。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仅限于国家基金,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本人曾经系统检索过一些项目的产出情况,最后结论是本项目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我们的评价系统把事情弄反了,科技经费分配应该倾向于那些高水平的人,而我们认为获得经费的人是高水平的人。个人愚见,高水平应该体现在产出上。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在中国这样的经费安排和项目管理体制下,过分强调项目在个人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弊大于利。

其次,从更加广阔和深远的角度而言,国家基金的支持或者资助是国内比较和封闭环境下的结果。国家基金经费支持是国家鼓励大家自由探索和进行科学研究,个人获得了经费资助表明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剔除其他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临国际竞争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在全球化的开放环境下,如果我们的视野还局限在国家基金这样的衡量指标,那么我们的学术水平显然难以和国际同行对话,并获得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基于国际同行评议的SCI显然要比国家基金更具有说服力。

第三,学术评价的基本规则是同行评议,说白了就是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认同,但是国内同行评议一定程度上被我们的文化认同了(前面博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讨论)。那么,如何解决呢。要么恢复科学的本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同行评议;要么采用SCI这样的指标,即间接的国际同行评议替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后者仅限于初级阶段使用,我们要想成为科学的领导者,必须通过前者。

个人愚见,浪费时间一概责任自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47-584412.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7-18 16:29:35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