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2014年叙述学课程“小说叙述学阶段”开卷测验示例


  共有3120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2014年叙述学课程“小说叙述学阶段”开卷测验示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8 积分:11159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3-12-30 16:34:32
2014年叙述学课程“小说叙述学阶段”开卷测验示例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06 22:27:56 [只看该作者]

 

        2014年叙述学课程“小说叙述学阶段”开卷测验示例一

       名字:胡一伟   

1. 请举例说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其文本可以归结出很不同的隐含作者。请举例说明: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一般来说,隐含作者比作者高尚(如果你知道作者的生平的话)。

   如: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中的框架交际者(隐含作者“托尔斯泰”)不同于托尔斯泰本人;叙述者波茨金谢夫也不同于托尔斯泰本人,虽然二者在妇女观上的看法一致,认为女性的作用就应该在厨房、卧房中。这种妇女观对照《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也会发现,譬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用《圣经》里的话“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安娜去追求自由、幸福,就有违妇道,就应受到惩罚。

    贝娄在写作后都要阅读几遍自己的作品,对作品中的那个“我”进行清除,好让作品显得更为客观。当作者处于“消极的能力”中,写作中的“我”也未必就是真实的“我”,因此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

而从娱乐新闻或道歉声明中也会发现新闻,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譬如近期轰动的文章事件。文章出轨后发布的道歉声明,尽管有网友指出此声明不是出于同一人手,因为文中人称转换不太像一气呵成的。但其隐含作者未必就是作者,如果文章无悔意,隐含作者确实比作者要高尚些。


2.请举例说明:虚构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价值观不一致时,叙述才会不可靠。你认为纪实性叙述(例如新闻、广告)会不可靠吗?请说明。

    只有虚构叙述才有不可靠叙述。因为作者与叙述者成为两个人格。而纪实性叙述,例如所有新闻报道都要解释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这也都不能凭空捏造,此时叙述者与作者是合一的,两人之间没有距离,就谈不上叙述者不可靠,只能说整个叙述是违背事实(信源不可信,譬如,1961年正值美国大规模扩张其在越南的兵力。政治方面,美国政府开始实施针对越南农村地区的援助计划,目的是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军事方面,南越军队显然不能遏制北越在农村地区的兵力,为此美国刚刚派遣了一个直升机舰队。随着美方行动的扩大,人力物力指出明显增加。肯尼迪政府和前线将领绞尽脑汁地美化越南战况,以继续获得公众对战争的支持。而在美国国内,摆在报纸编辑面前的是两个版本的战况报道。华盛顿和西贡的官员称南越战况正在好转,他们的前方记者却发回了有关腐败和战败的新闻。同一个地区的事件出现了两种相悖的报道,信源可信度值得思考),理解出错(专家信源和分析人士的理解出错,释义新闻理解不准确),或道德败坏等等情况。

    因此,新闻可以不可信,不诚实,不可接受,如马航事件,可以是信源(一手信息、二手信息)不可信,却不可能叙述不可靠。


3.在叙述中,叙述者提供叙述语言,视角人物提供经验。这两个人格可能在语言层面上发生冲突。请举一例,其叙述语言,与视角人物如果自己说话会用的语言,在语汇和风格上明显不同。(参照《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子夜》吴老太爷到上海)

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叙述者是成年大卫,视角人物婴儿大卫提供经验:

“当我远向幼年的空白生活回顾时,在我面前具有更清楚的形象的第一批物体,是生有好看的头发和亲年样子的我的母亲,以及完全不成样子的辟果提……

我相信我记得,这两个人在相隔不远的地方俯下来或跪在地板上,使她们在我眼中变小,我则摇摇晃晃地从这一个走向那一个……”

这两个人格语言层面本应有所异同,如果是婴儿大卫叙述,婴儿大卫提供经验,可能婴儿没法叙述出完整的句子,或者叙述出的文字可能是这样:

“a…o…………o……ma…mama………mer……

en……a……ma……ma…mama(向妈妈那边走去)……em…ou………aha(高兴拍手)……ne……(向辟果提那边走去)”


4.请举四个平行的(也就是说同一件事)句段,对比四种引语(引述人物语言思想)的方式,注意留一句叙述背景语作为对比。

直接引语式:他的目光停滞了一下,他想:“我真不该来!”

间接引语式:他的目光停滞了一下,他想他真不该来!

间接自由式:他的目光停滞了一下。他真不该来!

直接自由式:他的目光停滞了一下。我真不该来!


5. 举例说明,叙述中以下局面会暴露各叙述主体之间的冲突

“二我差”

如:电影《记忆碎片》讲述正值新婚的谢尔比夫妇遭到了歹徒的袭击,Lenny患上短期失忆症后的生活被彻底改变故事(在Lenny熟睡的时候,他的妻子在自家的卫生间里被两个入侵者强奸了。Lenny发现后,持枪将一名强奸犯当场击毙,但是自己被另一名强奸犯击昏。从此之后,他患上了短期失忆症,只能记起袭击事件之前发生的事情,随后发生的事情他只能回忆起短短的几分钟。Lenny的妻子在事件后幸存下来,但是看到Lenny的失忆状态很痛苦,多次求救医生。在得知医生说Lenny有可能恢复记忆后,Lenny的妻子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测试Lenny是否真的患有失忆。测试中,Lenny给妻子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导致妻子死亡,但是他茫然不知。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妻子早死于那次强奸事件)。

在故事中,Lenny不断的追凶,又不断的失忆,形成了二我差。譬如Lenny的妻子遭遇强奸后,Lenny一直在寻找击昏他的第二名强奸犯,但是警方不相信一个失忆者的描述,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人。警察Teddy(真名叫John Gammel)同情Lenny,帮他找到了这个叫John G的人。Lenny杀了John G,但是记不起杀死过他,仍日夜寻找着这个已经死掉的John G。


“跳角”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来潇湘馆:“(贾宝玉)来至一个院门前,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真是潇湘馆。宝玉信步走入,只见窗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窗纱中暗暗透出。”这里,叙述者把贾宝玉的经验抢了过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不仅能够观察到盖茨比的表情举动,还能“透视”其复杂内心,这也就形成了一次跳角,即叙述者尼克把盖茨比的感受抢了过来:

“我(尼克)走过去告辞的时候,我看到那种惶惑的表情又出现在盖茨比的脸上,仿佛他有点怀疑他目前幸福的性质。几乎五年了,那一天下午一定有过一些时刻,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由于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梦幻有巨大的活力。他的梦幻超越了他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梦幻,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


“抢话”

     满园翠色,黄鹂在枝头上多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