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华盛顿住了四天,但是由于我们的时间表太紧,因此我在华盛顿旅行的时间加起来只有半天,而且都是在酒店周围转了转。在说自己的行程之前,请允许我先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到了美国后,这次会议是我第一次出席的比较正式的场合。虽然也不至于紧张吧,但是却有种莫名的使命感。长期以来,我觉得我是一个习惯被代表、被领导的人。虽然我觉得别人不见得能代表得了我(女博士嘛,多少也是有点个性的),但是我总是有办法将自己背景化。出国以后,虽然我不觉得自己能代表中国人,但是可悲的是别人却会把你当成中国的代表。似乎你一个人的行为就代表了整个中国人民的素质,所以我也反射性地在公开场合相对谨慎。这次参加这个活动,我是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另外还有几个台湾同胞。当然很多人认为台湾是个国家。我通常也不跟他们争论。不过当遇到的同学都跟我说:“oh, you are the only student from China.”我还是忍不住回答,“yes, I am the only one from Mainland China.”也不知道人家明白我说的意思不?
到了这边后,我发现中国有两件事老被人调侃(可能是我太敏感):第一是中国人口太多;第二是中国人说英语太烂。我都记不清有多少人跟我说过中国人太多了,全世界都是中国人。总之从其表情和叙述来看不像是客观陈述。有一次有一个同学知道我是来自中国,就对我说:“富布莱特项目在中国竞争肯定很大”,我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什么,但是我假装不明白,回答道“富布莱特项目在每个国家的竞争应该都挺大的”。人家可不会放弃,接着就说:“可是,你知道,你们中国那么多人竞争这点名额”。这样的问题回答多了,最后我只能说中国有各种不同的项目送学生出国,光我们学校就每年100多个名额,并不是每个人都稀罕这个项目。关于英语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中国人英语说得挺好,可是出来以后才觉得在别人眼里,中国人说好英语是很困难的。一开始老有人说我英语讲的好,我肤浅地感觉被夸了,还挺得瑟。自从上了这边的“种族关系”的课以后,一听别人说我英语讲得好,我就不爽。仔细回想一下以前那些人的说的话:你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英语说得最清楚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讲起英语居然没有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居然没有方音……我顿时觉得他们是把对中国人的期望值放的很低,认为中国没有能力说好英语。就如同,每当这里的白人夸黑人或是亚裔的美国人他们的英语说的好的时候,这些人通常觉得被侮辱了。我虽然也不至于被这些问题困扰,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愤愤地进行自我心理安慰。比如我同学如果老说拿亚洲人眼睛比西方人小,我就说 China is so crowded we don’t have extra space for bigger eyes.我又觉得这个好像不够给力,于是我觉得应该说,大眼睛的都在国内,我们眼睛小的需要出来开开眼;要是有人说中国英语太差,我就说,像我们这些才需要出来练习,说得好的都留在家了。想想觉得自己真是无聊又阿Q。始终没有机会一一演练。其实有时候最搞笑的是,有的人也不知道来自哪个国家的,自己操着口音非重的英语,还得瑟地跟我说很少听到中国人说英语没口音的。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唠叨这些,毕竟这跟华盛顿观光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还是言归正传吧。到了亚特兰大后,华盛顿之行,是我第一次在这边单独出行。出来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潜力。一个在国内川大都能走迷路的人居然也可以只身在外闯荡。来到华盛顿的第一天由于离报到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因此我和一个同学决定到周围走走。我们走错了方向,却误打误撞的走到了Anderson House,一个博物馆。这座房子竣工于1905年,当时耗资大概75万美元。外观看起来很是雄伟,内里更是别有洞天。博物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年代可以追述到14世纪左右。每个屋子里地面的大理石的花纹都不一样,墙上的壁画,天花板的雕花都是极近奢华。总的来说我觉得就是电视中看到的欧洲宫廷一样。(每次写作时,都发现自己汉语真是……)还是以图为证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_副本.jpg

这是其中一个屋的天花板,据说那些都是包了金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_副本.jpg

据说这幅画中所绘就是当时在这座房子中开舞会的生活。
最后再看一张,跟中国有关的。每次别人介绍某个东西是来自中国,我都忍不住想是不是八国联军从中国抢来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_副本.jpg

画中那些人和桥之类同颜色的,好像都是翡翠做成的,估计这幅画也是价值不菲吧。
很神奇的是这家人居然没有任何的后代。我们在讨论,要是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家业,即使没有后代也会过继一个来继承家业的。
参观完这里,再来到华盛顿的故居,就觉得简朴多了。不过人家胜在视野广阔,感觉整个村子都是他们家的。不仅有独立的厨房、马房、下人房、洗衣房,同时还是个“海景别墅”。现在这个故居所在处就是一处国家公园。大家可以在公园内散步,也可以有秩序地进入他们家的居所进行参观。屋内各处均有人讲解,但不许拍照。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个博物馆。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美国人的秘密。都说美国人很爱护自己的牙齿,勤看牙医、刷牙、漱口水、牙线毫不含糊。也许真是因为国父乔治·华盛顿。因为他一生都被牙所困,拔了不少牙,换了至少8副假牙。(说这个是不是太八卦了!)下面两张图片一张是他们家,一张是他们家“后花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_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_副本.jpg

由于没有时间去观光,因此星期六我们起了个大早,6:30左右就出门向林肯纪念馆和白宫出发。如果到了华盛顿连这两个地方都没去,也挺遗憾。由于9:30之前必须要赶回来开会,所以我们的行程依然很紧,是真的走马观花。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虽然时间很紧,反正这两个地方也没什么可看的。在林肯纪念馆只看到了这位伟人的一尊雕像(后来我在机场买了个小的,一看还是“made in China”)。然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地方,不仅纪念了美国内战时期这位令人敬仰的总统,同时我们尊敬的马丁·路德·金也在这里发表了其 “ I have a dream”演讲。据说他的演讲词刻在了那里的地上还是什么地方,但由于当时光线太暗,我啥也没看见,回来听人说起真是追悔莫及。虽然没什么可看,但是还是看看图片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_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_副本.jpg

我们从林肯纪念馆到白宫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这时天已经渐渐亮了。当天由于纪念St.Patrick’s Day, 一大早就有马拉松比赛。街上跟变魔术一样, 瞬间,一大群人在奔跑,我到美国后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让我不禁感叹,天子脚下就是不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_副本.jpg

我们好不容易混在人群中,假装跑步才穿过马路。直奔白宫去也。华盛顿让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街上几乎是欧式建筑,感觉很有历史感。据说是个欧洲设计师设计,西班牙设计师?白宫其实没什么可看的,就一座看起来不怎么样的白房子(当然我们只能远远在外观望)。它周围真是很有看头;首先我在白宫外遇到了在外面晨练的松鼠兄弟。它也不怕人,我去逗它吧,它还真跟我玩,可惜后来我想跟他合照吧,被它“半就半推”地拒绝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_副本.jpg

其次,在白宫背后,居然有人搭了个塑料帐篷,住那里,貌似在抗议什么,警察就在旁边,也不管他。
最后白宫旁边的Eisenhower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真是(借用晓路老师的话)“活活的”把白宫给比下去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_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_副本.jpg

我在华盛顿的观光,简单而舒服。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不知为何,走在这个城市有一种安全感,而周围的欧式建筑又很有历史感,觉得美国似乎变成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是高兴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又回到了亚特兰大,开始了忙碌的论文写作和一系列的报告准备。以前总是觉得博士论文哪用写一年,现在谁说不用,我真是要跟他急!跟同学聊天时,我最爱说的话变成:我再也不读博士了!算算时间,我已经只有两个月就回国了,幸好论文无论好坏也渐渐进入了尾声。写完后,一定去迪斯尼玩,奖励一下自己。加油吧,每一个正在写博士论文的同志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6-17 11:28: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