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科学家静不下来?


  共有2475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科学家静不下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科学家静不下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15 19:34:00 [只看该作者]

 学者博客热议科研经费分配还是拉关系
来源:人民网 2010-11-11 11:41:52
内容摘要: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科研经费分配还是拉关系?众多学者在博客发表热议

  杨学祥:“学术”和“政治”分开为好

  最近关于“海归对中国科技政策批评”的争论表明,海归仍然没有忘记中国传统,过于热心政治问题。对于国外的科技规则,很少听到海归的批评,应该 是言听计从的。国外的学者也很少有人过问政治问题和科技规则。海归回国后,应该坚持这一传统,不对不同国家的科技规则说三道四。作为“千人计划”的聘请专 家,资金条件基本不成问题,应该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而不是修改中国的科技国策。如果一回国,立即陷入科技国策争论,与“千人计划”的初衷相违背。我认 为,对外聘的学者来说,“学术”和“政治”分开为好,以免相互干扰,耽误了本职工作。“千人计划” 并没有聘请科技政策专家,学术专家在这方面未必是内行。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照搬美国规则未必能在中国行得通。

  学者王辉:科技体制与科技人员是怎样的关系?

  万部长11月6日在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其中指出“如果抓住几个创新环节中的缺陷和个别的问题,就说我国的科技体制是腐朽的、文化是没落的,这一点我不同意。如果这么说的话,就是对我们科技人员共同奋斗和努力的不公平。”

  看完这段话后,总觉得逻辑有点问题,当人们怀疑科技管理体制有问题的时候,与科技人员是否有关?我认为科技体制好坏尽管与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有 关,但科技体制本身与科技人员无关,人们批评体制存在问题不是批评科研人员存在问题,所以批评科技体制的结果并不是对科技人员的奋斗不公。万部长列举了我 们在科技方面已经取得的光辉成就,以此来证明我们的科技管理体制是健康的。但我们是否应该问一下,如果我们的科技管理体制更完善的话,我们目前每年如此大 的科技投入是否应该取得更大的产出?如果其它方面不好计算,那么我们在国际期刊上每发表一篇论文国家投入多少钱?是否比美国科学家发一篇文章花费的钱要多 的多?可以参考周耀旗老师博客的文章:用科学方法来分析科技部是成功还是失败。

  科研允许失败,那总不能以此为借口来搪塞我们在科研经费上的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产出低下吧,“汉芯”这类的事件总不属于科研失败吧,那么我们是否 应该检讨一下,这样的造假行为,为什么能通过科技部组织有关院士参加的专家组的验收?还有多少个类似的事情没有被发现?“汉芯”事件以后,科技部在863 和973这类重大课题的结题验收方面,做了哪些改进以堵塞一些漏洞?既然大家都指出存在的问题,科技部就应该认真接受大家的意见,研究解决的方案才是,不 要和当初中国足协一样总是狡辩,因为盖子总有揭开的时候。

  学者王涛博客:科技部的委屈和困惑

  这个世道好人不好做啊。想一想我们科技部,建国六十年来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响应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兼顾大局,策心策力,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是做出了汗马功劳!建国的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跑的,有几样是科技产品,不都是自然产物么?就是在我们 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科学技术才开拓了新局面。看看水里游的吃的不再是自然食料而是含高科技的食料,长得是又好又快。再看看地上跑的,大车加小车, 都是高科技,虽然交通阻塞几乎天天发生,但那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天上不仅有了我们的大飞机,更有了飞往太空的火箭和卫星,哪一个不包含了我们科技部的心 血?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科技部的决策是正确的,是从大局出发的。中国的哪个科学家我们没有支助过?中国的哪项发明我们没有过问过?中国的哪项科技事 业我们没有参与过?前前后后,人人事事,科技部可以说是任劳任怨。我们请过功么?我们抱过屈么?没有我们科技部,就没有我们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更没有灿烂的明天!

  一些科学家,不能只是看到国外科技政策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不能只是看到国内科技政策的缺点,而看不到有点。我们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决 策制度是符合当前的中国发展现状的,是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希望中国的科学家好好务本,努力争取做出更多的世界第一流的贡献。

  黄秀清: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把好事搞砸了

  朱猛进老师对科技部回应施一公、饶毅《科学》社论进行了解读,有一定道理。从科技部的官员下面这段话可以解读出新的东西:

  (近年来,973计划在农业、信息、材料、能源、人口与健康、资源环境、综合交叉和科学前沿等领域,解决了一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例如:超导材料科学,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太赫兹重要辐射源及探测,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活体小鼠、化学 复合驱采油、高强度钢等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也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这些成就凝结着承担科 研任务和参与规划、立项、评估、管理的一大批科学家、科技管理人员的辛勤汗水和求实奉献的精神,我们诚挚感谢他们为我国基础研究所作的杰出贡献。)

  请注意,这段话没有专门提施一公和饶毅教授从事的生命科学!在列举了为我国基础研究所作的杰出贡献的基础研究中,没有提及施一公、饶毅教授的任 何工作。其实这位官员最想说的是,国家为你们提供了足够好的科研条件,你们两位也拿了不少钱,可并没有做太多贡献,科技部已经很不满意了,你们居然还跑到 外面乱嚷嚷。话又说回来,施、饶两教授有点操之过急,现在就试图简单地借助外力对经费分配体制进行改革,有点异想天开,应该先静下心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 好,一旦手里有被认为“为国争光”的硬家伙,再从内部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外力的介入只能起到副作用,现在看来,两位把好事搞砸了。

  黄晓磊:施饶两位说“江湖事儿” 科技部说“面子事儿”?

  施饶两位说的应该是“江湖事儿”,而科技部说的则是“面子事儿”。从表面上来看,科技部说的可能也没错,项目的立项、评审、监管都是有程序可依 的,也都是根据国家需求来的,怎么可能有分配问题嘛;而施饶两位想说的是江湖上的事儿,江湖事儿往往都是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潜规则。潜规则毕竟是潜规则, 如果没有证据,即使大家都知道,(有关部门)自然也可以说你这是不合事实。就像证明一个科学问题,需要更多的证据。那么,这样的证据怎么找啊,谁会给出这 样的证据?或者,政府部门干脆自己进入江湖,做个江湖人算了。

  人民时评: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

  要打破目前中国科研产出有数量奇迹、少质量惊喜的困局,必须建立起由学术共同体主导的、鼓励自由探索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具体来说,可以借鉴西 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以科学家为主导的研究理事会,打破专家垄断,实行学术民主,杜绝行政干预的影响和人情因素的干扰,最终建立起以学术创新为宗旨的课 题申请和科研经费分配制度。

  【官方回应】

   科技部:与事实不符 科研经费分配公正公开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却认为此观点“与事实不相符合”,他首先肯定了我国973等基础研究项目所取得的实际成绩,并强调我国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经费是 由科学家申报,经过公正、公开的评审程序来确定,所有项目都在网上公示,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 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科技部长万钢:说科技体制腐朽是对科技人员奋斗的不公

  万钢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和科技创新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还需要改进一些不足的地方来推动持续创新。“但是,如果抓住几个创新环节中 的缺陷和个别的问题,就说我国的科技体制是腐朽的、文化是没落的,这一点我不同意。如果这么说的话,就是对我们科技人员共同奋斗和努力的不公平。”

  社会科学领域某研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科研经费分配机制,自主创新还受到其他多重因素的压抑。比如目前中国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价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科研经费近年来的大幅度增长固然是好事,但是大的投入是否获取相应回报却无从考量。


 回到顶部
客人(219.221.*.*)
  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18 13:47:45 [只看该作者]

恩恩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18-03-30 21:22:56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