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人的生理感觉渠道,是否在热媒介时代产生巨大的落差?


  共有318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人的生理感觉渠道,是否在热媒介时代产生巨大的落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24 15:37:27 [只看该作者]

我的例子:柳梦梅看到的杜丽娘画像,单线平涂,冷到底了。

贴到交友网上,今日的柳梦梅一眼也不看。

证明楼主说的是对的。迟钝了!

 回到顶部
客人(222.209.*.*)
  1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26 10:45:06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lgxcr在2010-11-24 09:55:32的发言:
 冷热是一种“同体裁”比较。同意赵老师的理解

  不太理解冷热与体裁的关系。“电话”和“收音机”被麦克卢汉作为冷热媒介比较的第一个例子,与体裁何干?

  我理解的“冷热”是解释者参与程度比较。不同体裁之间也是可以比较的:如新闻是热体裁,小说可能就是冷体裁,而小说相对于诗歌又是“热”的,因为诗歌更“冷”。需要更多的参与与补足。


 回到顶部
客人(222.209.*.*)
  1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26 10:51:05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llgxcr在2010-11-22 21:27:01的发言:
在热媒介时代,热媒介的生产者,其生理“渠道”会越发发达,而热媒介的接受者,其生理“渠道”会越发退化,出现巨大的“渠道落差”,这种落差如果存在,该如何去填平?正如还联网填平“知识沟”一般。

什么是“热媒介时代”。今天吗?  楼主认为,数字媒介是热媒介吗? 

如果从麦克卢汉的完整定义来看,恐怕“热媒介时代”这个说法未必自洽。


 回到顶部
总数 13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