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最简叙述的边界——人物(角色)的必然性与边界


  共有1796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最简叙述的边界——人物(角色)的必然性与边界

客人(222.217.*.*)
  1楼


最简叙述的边界——人物(角色)的必然性与边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1-29 00:22:42 [只看该作者]

赵毅衡老师在《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一文中对最简叙述做了如下定义:

(1) 主体把有人物参与的事件组织进一个符号链。
(2) 此符号链可以被 (另一) 主体理解为具有时间和意义向度。
本文的这个定义虽然短,却牵涉八个因素: 叙述主体必须把人物和事件放
进一个媒介组成的符号链 (即所谓 “情节化”),让接受主体能够把这些人物
和事件理解成有内在时间和意义向度的文本。情节如何组成才成为有意义的,
实际上接受者重构方式的产物。

 

其中,提到,人物不必是“人”而是一个人格化的“角色”,并列举到:

 

“水结冰”,不是叙述。按普林斯的三分,这应该算描述。

然而,人格话或者拟人化的边界异常模糊。

例如:我增加一个形容词,改成“水狠狠的结冰”,是否就成为叙述了?

再如:讨论图像符号的叙述中,人格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是不能直接转换成视觉物象的拟人化操作。

也即,这种人格化只能抽象的存在于读者的“理解当中”。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从“符号文本”本身来肯定“人格化”的必要性。

 

由上:可否将“人格化”一项,从最简叙述的必要条件中去除?只要求“有某个叙述对象被组织进一个具有意义向度的符号链之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1-29 01:33:24 [只看该作者]

LZ,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是有争论的。

 

从原则上说,似乎人物与否(或是“人的意义”与否)并非本质需要。

 

但是实验报告,化学公式,能算叙述吗?如果算,与卷入人的叙述,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某些叙述学家提出Type 1 event, 与 Type II event,后者是“有意义的”,两者都是叙述的对象。

 

我本人认为这个界限应当划得一清二楚,不然广义叙述学,就失去了基本形态。


 回到顶部
客人(222.217.*.*)
  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1-29 12:12:21 [只看该作者]

我也感受到这个问题,并赞同广义叙述学不能完全抛却叙述的基本形态。

 

我的问题转而可以表述为——人格化不是由符号作者单方面完成,也不必然是符号文本自携的,而是取决于叙述三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接受环节

 

例如:化学实验本身是个“事实”,这个事实正如一个小说的物理形态那样毫无意义。文本不是物理面或化学面,而是一种“讲述方式”,

只要接受者能接受了化学实验的中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的魅力,我们就不能否定化学实验具有成为叙述文本的潜力。

或者说,是“符号文本”以“叙述”的方式被接受,才是构成叙述的关键。

以“叙述”的方式被接受,就是ls说的“被织入一串符号链”,并且“被理解为有内在时间和意义向度”。

我赞同“被理解为有内在时间和意义向度”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实验报告”的确是卷入了意义向度,至于是否纳入叙述学,取决于叙述学是否在文体上突破“文学”的限制。

当然,我这么理解是本着无知无畏的态度,本来对叙述学作为“文学的专属”就没有深入的理解。

我倾向于认为,“实验”和“历史”都是“科学的知识”,而“实验报告”和“历史文本”都是“叙述的知识”,所有的科学知识都需要被组织成“叙述”才能发生传播与理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1-29 12:50:53 [只看该作者]

LZ是否想说,能理解成讲述“卷入人物的事件”的文本,就是叙述?

 

如此表达,我同意。“水狠狠地结冰”,可以是叙述。

 

“叙述学作为“文学的专属””?不是,想把叙述学作为“人的专属”表意范畴。

 

如何表现的精确,的确是个问题。不然我们的基础就是一片沙土。


 回到顶部
客人(222.217.*.*)
  5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1-29 15:41:16 [只看该作者]

噢,大致理解了。

 

怪不得后现代理论有时被斥为“沙滩上的房子”

 

但有时“破坏”确有一种迷离和魅惑的力量。

 

谢谢老师!


 回到顶部
客人(116.1.*.*)
  6楼


图像中何为“有灵之物”?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2-03 18:37:05 [只看该作者]

人物的问题再次卷土重来。

 

在小说或任何语言文本中,“人格”特别易于判断。

可以归类为:1)具体的人;2)修辞的“人格”,正如老师所说,只要是“有灵之物”即可。

 

逻辑上我很赞同此说,

在操作上遇到了具体的问题。

 

图像修辞不是文字的那种拟人的比喻关系。

图像是否必须将某个非人类事物展现为具有人的某种肢体性特征才能获得“人的灵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2-03 19:19:22 [只看该作者]

LZ问:图像是否能让“非人类事物展现为具有人的某种肢体性特征”变成叙述。

 

我想是“非人类事物展现为卷入人物的某种(心灵或身体)活动势态”,就可以变成叙述。

 

例如那幅无糖可乐广告:猫钻进老鼠洞。

 

可以再想象一则巧克力广告:能让猫爱上老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