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叙述学第一次测验优秀样品陈列


  共有2310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叙述学第一次测验优秀样品陈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8 积分:11159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3-12-30 16:34:32
叙述学第一次测验优秀样品陈列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4-03 09:15:00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叙述学课程第一次开卷测验

王长才

1.  请举例说明:演示性叙述(演出、比赛、游戏等)的“现在时”特点,表现为被观众干预的潜力,也表现为情节发展的下一步不可预知。

我国传统曲艺形式相声中,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叫“现挂”,即相声艺人现场即兴抓包袱。体现出演出的“现在时”的特点。比如:五十年代,侯宝林与郭启儒演出《婚姻与迷信》。说到旧时婚礼,姑娘出嫁到婆家,举行的仪式“迈火盆”:

候:就是一个炭盆,把它点着了,旁边站个茶房,手拿一杯白酒,新娘迈的时候,茶房把酒往上一泼,乘这火苗子一起,新娘往过一迈,这叫“火火炽炽,旺旺腾腾”。

郭:新娘迈过门儿以后,他们家日子好过。

侯:这多危险哪!要把衣服烧了呢!再引起火灾来……

正说到这儿,可巧,剧场外边儿有救火车路过,车笛连声响,顿时有许多靠近窗户的观众“呼啦”站起来往外看,场内乱乱哄哄。怎么办?如果等观众自然静下来,势必搁“凉”喽;如果继续往下说,也不会马上使观众静下来,都要影响演出效果。侯先生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舞台经验,不慌不忙,顺势对观众说:“这不定谁家又结婚哪!”当时观众哄堂大笑,立刻把观众的注意里又引到演员这边来啦。

(马敬伯《相声的“现挂”》http://www.xiangsheng.org/article-715-1.html

2.  请举例说明:纪实型叙述的特点,不是再现经验事实,而是读者有权追查文本是否符合经验事实。

自传叙述为纪实型叙述,虽不是再现经验事实,但是要求必须为真。比如,文怀沙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其自述或专访中,生平耀眼传奇引人注目。李辉写《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一文,质疑其年龄,伪造文革经历等。要求“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原始链接未找到,转贴可见:http://www.freehead.com/thread-6695678-1-1.html)

3.  请举出四段叙述例子,分别由以下四种叙述者叙述出来。

a. 现身式主人公叙述者Explicit Protagonist-Narrator

韩东的长篇小说《我和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叙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我”与苗苗从相识、交往、争吵、分手、直至摆脱创痛的整个过程,为现身式主人公叙述者。

b. 现身式参与人叙述者 Explicit Participant-Narrator

博尔赫斯《玫瑰角的汉子》(见《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以见证人的身份,讲述了弗朗西斯科·雷亚尔被杀的故事。叙述者一直在场,但不是主人公。

c. 偶然现身的隐身叙述者 Implicit Occasionally-Appearing Narrator

我国传统的话本小说,通常用第三人称小说来讲话,叙述者大部分时间隐身,但偶尔也会现身,对故事和人物命运进行评论。在《金瓶梅词话》中也存在较多以“看官听说”开始的叙述者现身评论的段落,如:

看官听说,自这一句话,就感触月娘的心来,后次西门死了,金莲就在家小住不牢者,就是想着李瓶儿临终这句话。正是: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62回)(转引自寺村正男:《<金瓶梅词话>中的作者介入文——“看官听说”考 》,(《日本研究<金瓶梅>论文集》,黄霖 王国安编译,齐鲁书社,1989)

d. 完全隐身的叙述者 Implicit Completely-Hidden Narrator

海明威的名篇《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通篇只是在火车站候车的一对男女的对话,叙述者完全隐身,没有出现。

4. 请举例说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其文本可以体现不同的隐含作者。为什么?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最初在杂志上连载,后汇集出版。但两个版本的情节有所不同,相当于两个不同的作品,它们体现出不同的隐含作者。杂志版本中,苔丝认为她已经嫁给了亚雷,也没有和亚雷的小孩,最后她回去和亚雷生活在一起。而在图书版本中,苔丝失身于亚雷后,有了小孩,小孩夭折。刚要开始和亚雷的生活,原来抛弃她的男友安玑前来找她,她将所有的不幸归之于亚雷,杀了他并被处死。在图书版本中,苔丝的形象更为刚烈,也更为不幸,隐含作者也有对苔丝的更多的同情,以及对旧道德的批判。

5. 请举例说明: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一般来说,隐含作者比作者高尚(如果你知道作者的生平的话)。

《范曾自述》里收入的《忧思难忘说沈老》对贴沈从文大字报的事,如此描述:“不过我一生对不起他(指沈从文)的地方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作为‘反动权威’被揪出之后,我也曾给他写过大字报。其时我也被揪出是‘现行反革命’,写大字报虽事出无奈,但今天每兴思及此,总是一阵阵内愧。”其隐含作者形象是一位有良知,会为自己的过错忏悔的人。

但在沈从文先生记述中,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但自然也感到十分痛苦,巨大震动,因为揭发我最多的是范曾,到我家前后不会过十次,有几回还是和他爱人同来的。过去老话说,十大罪状已够致人于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写出几百条,若果主要目的,是使我在群众中威风扫地,可以说是完全作到了。………

  我只举一个例就够了,即范曾揭发我对群众最有煽动性的一事,说是丁玲、萧乾、黄苗子等,是我家中经常座上客,来即奏爵士音乐,俨然是一个小型裴多菲俱乐部。这未免太抬举了我。事实上丁玲已去东北八九年,且从来不到过我家中。客人也十分稀少,除了三两家亲戚,根本就少和人往来。

  来的次数最多大致便是范曾夫妇,向我借书主要也只有你夫妇。你怎么知道丁玲常来我家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别的我就不提了。即使如此,我还是对范曾同志十分感谢,因为他教育了我,懂事一点,什么是“损人利己”。可说是收获之一。

  [岳麓书社2002年版《沈从文别集·顾问官》(第1-3页)]

真实的范曾恩将仇报,还在文过饰非,非常虚伪。其自传的隐含作者比真实作者高尚得多。

参见安琪: 《自传最起码的写作底线》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0/12/26/551649.shtml

6.  请举例说明:虚构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价值观不一致时,叙述会不可靠。

网文《一个杀人犯的独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c7c41010003uj.html作者:晓风眷月)隐含作者是劝读者戒酒,但以“酒”作为叙述者进行叙述,张狂地宣扬它的厉害,以及它的无辜,如:“我是个杀人犯,我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但是这不怪我,是你们自愿撞上我的枪口的。”等等。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明显在价值上不一致,构成不可靠叙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8 积分:11159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3-12-30 16:34:32
2013年叙述学课程第一次开卷测验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4-04 17:26:47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叙述学课程第一次开卷测验

 

姓名:云燕

 


1.  请举例说明:演示性叙述(演出、比赛、游戏等)的“现在时”特点,表现为被观众干预的潜力,也表现为情节发展的下一步不可预知。

答: 仪式是一种演示性叙述,比如我们常见的结婚仪式,要在亲朋好友(观众)聚集时当场举行,新郎新娘往往要和观众互动,比如向双方父母表达孝心,请朋友上前表达自己的祝福等,闹洞房更往往是观众自发捉弄新郎新娘,以增添喜乐气氛。其不可预知性在于,要是观众闹得太过火,反而会让新郎新娘不高兴。


2.  请举例说明:纪实型叙述的特点,不是再现经验事实,而是读者有权追查文本是否符合经验事实。

答:2001年,上海交大的曹谊林团队在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展出背上长出克隆人耳的老鼠,被称为“人耳鼠”,被海内外争相报道。但是在2011年,有报道称当年的实验造假。于是曹谊林为了自证清白,重新做了该实验,并全程录像,请专家验证。作为媒体报道,属于纪实性叙述,表明它应该是事实,但是报道不代表该实验的真实性,该报道可能被实验者蒙蔽,所以读者有权质疑。曹谊林的再次实验录像也是纪实性叙述,但是读者依然还可以质疑:既然实验成功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有人耳鼠向人类移植耳朵的手术案例?


3.  请举出四段叙述例子,分别由以下四种叙述者叙述出来。

a. 现身式主人公叙述者Explicit Protagonist-Narrator

答: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为叙述者。

如:“但是无论如何,现在我所要写的,就是我所有的记忆了。我紧拥着这已然模糊,而且愈来愈模糊的不完整的记忆,敲骨吸髓,尽我所能地写这篇小说。为了信守对直子的承诺,除了这么做,我没有别的法子。”


b. 现身式参与人叙述者 Explicit Participant-Narrator

答: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故事的旁观者“我”(洛克伍德)为叙述者。

如:“再往下谈了些什么,我就听不到了,但是,再抬头望时,我却看见两张如此容光焕发的脸俯在那已被接受的书本上,我深信和约已经双方同意;敌人从今以后成了盟友了。”


c. 偶然现身的隐身叙述者 Implicit Occasionally-Appearing Narrator

答:严歌苓的《审丑》第一段,开头第一句就是叙述者的评论,强调了全文的主题:“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雪被风筛着,粉细地落。仅仅灰掉了远远近近,并没有服丧一样的缟素气魄。是那种勾人想起世上一切惨淡事物的天气,赵无定想。搜搜看,自己有哪些伤痛,也趁气氛想了。然而却不成功,没什么值得他伤痛的。活掉这么半截寿数,竟也未存下点伤痛,这人叫活透了。”


d. 完全隐身的叙述者 Implicit Completely-Hidden Narrator

答: 汪曾祺的《虐猫》,写由于文革,孩子们没人管,虐猫取乐。四个孩子中李晓斌的爸爸被打成了走资派。接下来是原文:“后来,他们想出了一种很简单的玩法:把猫从六楼的阳台上扔下来。猫在空中惨叫。他们拍手,大笑。猫摔到地下,死了。

他们又抓住一只大花猫,用绳子拴着往家里拖。他们又要从六楼扔猫了。

   出了什么事?九楼七门前面围了一圈人:李小斌的爸爸从六楼上跳下来了。

来了一辆救护车,把李小斌的爸爸拉走了。

李小斌、顾小勤、张小涌、徐小进没有把大花猫从六楼上往下扔,他们把猫放了。”


4. 请举例说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其文本可以体现不同的隐含作者。为什么?

答:比如辛弃疾的两首词《破阵子》和《清平乐》。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前者的隐含作者抒发的是豪放悲壮的情怀,后者的隐含作者则展现出出平和闲适的心境。虽然为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两首词的隐含作者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作者和隐含作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者是一个实体的人,隐含作者则是从文本推断出的价值观的体现者,是作者的“第二自我”,是一个拟主体。


5. 请举例说明: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一般来说,隐含作者比作者高尚(如果你知道作者的生平的话)。

答:“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其他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等,从中可以看出隐含作者是一位轻视权贵,潇洒不羁的诗人。

而实际上,根据李白的生平记载,他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求官的人。李白青年时代在四川时就经常拜谒当地的要员,十年后又到了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依然没有得到朝廷重视,又去求仙访道,想走“终南捷径”。后来终于当了皇帝近臣,却很快被赐金放还,之后又两次投靠官僚,也没有什么发展。他写给韩朝宗的求官信《与韩荆州书》,其中对对方的吹捧,对自己的自夸,其想当官的热切之心,跃然纸上。


6.  请举例说明:虚构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价值观不一致时,叙述会不可靠。

答:拉德纳的《理发》是个第一人称独白形式的小说。叙述者是个理发师,他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混混如何在镇子上如何欺辱他人,最后被意外杀害的故事。作为叙述者,理发师对吉姆持赞赏态度,觉得“他是个搞笑的家伙”,“本质上是个好人”。但是我们在叙述者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吉姆实际上是个挺坏的家伙,经常挑拨他人的家庭,并引以为乐,不但因为酗酒使自己的家庭无钱可以吃饱,还欺骗自己的妻子,尤其还经常欺负一个因为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影响了智力的保罗。他追求一个叫茱莉的姑娘未遂,便利用茱莉对镇上的医生兼验尸官斯泰尔医生的好感,骗茱莉在晚上来到医生的住所,并领着一群人在附近嘲笑茱莉。隐含作者显然不可能认同吉姆是个好人。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不一致,构成了不可靠叙述。

而正是这种不可靠叙述使我们觉得坏人吉姆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另有内情。追踪故事的细节,就会发现,在叙述者口中的“是个好心人”的斯泰尔医生,则很有可能教唆智力不足的保罗枪杀了吉姆,并利用自己是验尸官的职务之便轻易以意外结了案。

整个故事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靠叙述的张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4-05 12:21:47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58 积分:11159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3-12-30 16:34:32
2013年叙述学课程第一次开卷测验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04-05 12:21:09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叙述学课程第一次开卷测验

陈蓉 2012221030222


1.       请举例说明:演示性叙述(演出、比赛、游戏等)的“现在时”特点,表现为被观众干预的潜力,也表现为情节发展的下一步不可预知。

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是一个独立的演示性叙述文本。魔术表演过程中,魔术师都会找观众上台查验或者做临时助手以示魔术师不可能作弊,从而体现魔术的神奇。但是作为演示性叙述,过程充满了不可知。2006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致命魔术》的情节就有这样的特点。安吉尔请观众上台见证自己魔术的神奇,却不料对手波登化作观众上台。深谙魔术原理的波登当场破坏安吉尔的魔术道具,使其魔术表演失败。

波登试图解密安吉尔的交流电魔术表演。在安吉尔的魔术过程中硬闯入后台,眼看安吉尔的魔术即将失败,却不料安吉尔已在后台偷天换日,预置水箱,以妻子溺死水箱的方式“自杀”来陷害波登,从而让曾经间接致死安吉尔妻子但是逃脱判决的波登以相同的罪名付出应有的代价。

2.       请举例说明:纪实型叙述的特点,不是再现经验事实,而是读者有权追查文本是否符合经验事实。

自称“以写高层政治和军事风云、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实文学作家’”的师东兵在1998年5月出版了《政坛秘闻录——前中共政要访谈》。但是这一本标明“纪实”的叙述文本被所收录政要秘闻的后代集体否定,认为父辈并未接受他的采访,是师东兵的造假。也有许多网友相信师东兵写出了“历史的真相”。关于此叙述是否符合经验事实,各种争议不断。

3.       请举出四段叙述例子,分别由以下四种叙述者叙述出来。

a. 现身式主人公叙述者Explicit Protagonist-Narrator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马小军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进行叙述,参与整个情节过程。为现身式主人公叙述者。

b. 现身式参与人叙述者 Explicit Participant-Narrator

    毛姆在小说《刀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中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见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描述主人公拉里·达雷尔的人生和精神世界的历程。“我”是叙述文本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并不是主人公。

c. 偶然现身的隐身叙述者 Implicit Occasionally-Appearing Narrator

    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主要以第三人称写爱密利亚小姐、李蒙表哥和马文三者之间的爱恨纠葛。但是常出现作者的评论或者第二人称叙述。如“在那样的八月下午,你下了班真实没什么可干的;你还不如走到叉瀑公路去听苦役队唱歌呢》。”

d. 完全隐身的叙述者 Implicit Completely-Hidden Narrator

   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太太想要一只雨中的猫的前后场景与对话描写。叙述者并非绝对的完全隐身,只能说多个片段为绝对客观的描写。

如下所摘录的原文:

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

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她在床边坐了下来。

 “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4.       请举例说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其文本可以体现不同的隐含作者。为什么?

 如苏轼的两首词《江城子·记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前一首的隐含作者满怀柔情与眷念,表达的是对亡人的思念与深情;后一首的隐含作者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因为隐含作者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一个形象”,是“文本意图的表达”。并不同于作者的概念,自然在不同的文本中,表现出不同的隐含作者。

5. 请举例说明:任何叙述的隐含作者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一般来说,隐含作者比作者高尚(如果你知道作者的生平的话)。

   霍桑的《红字》是其代表作品。《红字》的隐含作者批判清教主义的虚伪和严苛,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持反对的态度。但是对于在“萨勒姆驱巫案”中担任法官的祖辈,他在《红字》序言中坦承“祖辈的成就是非我所能企及的”。而“萨勒姆驱巫案”是加尔文教为了清除异端,使156人因使用巫术而入狱,19人被绞死,1人死于严刑拷打,另有4名受害者死在了监狱中。是一场大规模的迫害。

    这表现出叙述的隐含作者并不等同于“作者”本人。这种情况通常也表现出作者本人思想的矛盾性。

6.       请举例说明:虚构叙述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价值观不一致时,叙述会不可靠。

废名的短篇《竹林的故事》讲述了三姑娘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描述出来的三姑娘是一个懂事乖巧,独立自主的农家姑娘,表现出其对母亲的浓烈的爱和孝顺。但是我们深入解读,便会发现在这种表面的真挚美好的情感下,三姑娘表现出令人惊悚的冷漠和麻木。她实际上是监视着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此来维护她死去的父亲的“尊严”。当她出嫁后,回村祭奠父亲也不会去看望母亲一眼,表明她并没有对目前的“爱”和“孝顺”。显然,文本的隐含作者并不认同三姑娘的做法,自然不认可叙述者对三姑娘“善良”“孝顺”的看法。表现出叙述的不可靠,但是却增加了文本的魅力和解读的多样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