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符号学-现象学?


  共有228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符号学-现象学?

客人(59.66.*.*)
  1楼


符号学-现象学?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19 23:28:39 [只看该作者]

老师曾说,“当代符号学在两个方向发展迅猛,一是在与其他学派结合方面,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心理分析符号学、符号现象学等新领域;”

其它的几个结合易于理解,而现象学与符号学的结合如何发生较难理解。

浮浅地看,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不太强调个别经验的,而符号学却以感知为出发点来构建意义阐释系统。

请问,它们如何发生系统性的关联?主要在哪些领域有叠合?

求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0 12:45:09 [只看该作者]

意义的发生,以及意义的深入(理解)。

 

皮尔斯提出显现学,只是不愿意沿用黑格尔创用的现象学一词;

 

o胡塞尔的现象学奠基之作《逻辑研究》第二卷有长章《符号与表达》
 
o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3132章讨论领会与解释
 
o奥格登与瑞恰慈1923年的《意义的意义》一书,对胡塞尔与皮尔斯各有专章讨论,对索绪尔评价不高。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0 12:47:55编辑过]

 回到顶部
客人(101.5.*.*)
  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1 11:03:28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符号学与现象学的结合是符号学自我哲学化的重要展面。代初学者继续求教!

老师可否就其中最关键的一些结合部做一些具体说明。
谈谈现象学中一些关键概念如何与符号学发生关联,以及对符号学的理论是否有所提升?
例如:

1、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把握事物和意义,而符号学是一种“形式论”。两者对事物的意义把握的异同如何?

2、符号学常常对问题的意义是开放和无限衍义的,可以不斷追索;而现象学则為了获得无成见的认识,需要“悬置”一些固有认知,要“存而不论”。
   就事物的意义来讲,懸置的是什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1 15:07:28 [只看该作者]

LZ,谢谢你指出符号学“哲学化”的重要性。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意义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尤其是,原初的意义活动是如何发端的?

 

康德认为是先天的先验范畴,胡塞尔认为是人的本质直观能力。我建议是人的形式直观能力。

 

例如,为什么全世界的小孩看到一张人或动物,就马上会有“美好的”“凶横”“可怕”等意义呢?共同的经验?

 

再例如所有人看到深渊立即知道止步?看到马匹车辆冲过来立即知道闪避?

 

显然不是经验提供的元语言。直观,就是在理解之先的“初始意义获得”。

 

在这之后,才谈得上衍义与追索理解。


 回到顶部
客人(59.66.*.*)
  5楼


“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的比较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1 22:03:55 [只看该作者]

“形式直观”?!——看起来,老师提出了一个与先哲不同立意的大概念!
 
康德说“先天的先验”胡塞尔说“本质直观”都是作为自身体系的基点和预设,再往回追问就涉及到这个体系本身的逻辑。
也即,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这两个概念之上无法再追问。
先生说的"形式直观"如果成立并体系化,似也将成为整个形式理论的原点。

我的问题是,“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具有同样的“自明性”?
                 以及“形式直观”在哪些方面甚至是优于“本质直观”的?

也即,我们是否需要对“自我明证”这个前提予以论证?
我的理解,“直观”是“自明的”而“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作为不同的意义获取观相,这中间的差别可能是需要论证的。
具体而言——“人”在面对具体对象时,具有的“直观的能力”是较高类属,还是形式类属特性?
如:看到一朵红花,我们的直观是“花的类属概念”,还是花的“一般形式”?
如果两者均没有获取优先性,则我只能同意老师所说的“意义直观”,至于以何种方式获取意义,则是取决于彼时彼境的意义需求。

PS,  临渊止步,来车避闪不是经验提供的元语言?这个例证我尚不太理解。
       孩子对危险基本无概念,不会做出成人的这些规避反应。这是否说明它们恰恰是经验提供的元语言?
       它们在经验中成为一种下意识反应?甚至会形成某些物种基因记忆?例如掉下深渊的梦源于人类曾居住树上,避免摔落而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2 10:10:45 [只看该作者]

YU先生,谢谢继续讨论。

 

本质直观,也是一种意义直观,也是通过直观获取意义的方式。

 

胡塞尔认为:意识从“素朴直观”(感知)到“范畴直观”,可以直接把握。因为已经包括统觉。胡塞尔说的意识的直观能力,超过康德。他讨论的意义,是范畴知性。

 

我同意,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无需进入范畴判断,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意义。

 

我所谓“形式直观”初始获义,“白纸式童心”不一定需要经验元语言。你已经说了这可能是“下意识反应?甚至物种基因”。

 

而且初始获义,并不仅仅是“白纸式童心”。还包括每次认识过程“尚未深入”的起始阶段。

 

你的问题很好:“看到一朵红花,我们的直观是“花的类属概念”,还是花的“一般形式”?”

 

形式直观首先得出的意义是“鲜艳”、“新鲜”、“美丽”,这无须经验元语言。“春天到了”才需要元语言来理解。

 

 

 

 

 

 

 

 


 回到顶部
客人(59.66.*.*)
  7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4 00:34:39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说,对于一朵鲜花,“形式直观”获取的初始意义是““鲜艳”、“新鲜”、“美丽”。只有“春天来了”才需要范畴判断。

恕我不是特别清楚“经验元语言”的确切意思。冒昧继续求教——

这种“非知识范畴”的意义获取是否可称之为“下意识”的?如果是,我的问题是“下意识”的意义获取是否普遍有效?

仍以鲜花为例——为什么鲜花的“形式直观”意义获取时“鲜艳”反应,比嗅觉上的“芬芳”反映具有“形式直观”的优先性?

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看到鲜花岂非具有不同的“形式直观”。一位花卉艺术家可能“直观地看到”花之姿态;一位摄影爱好者可能直观的反应花的光影造型……

先生所说的“形式直观”的意义获取的向度范畴是不为专业化知识范畴绑架(例如植物学、物理学、遗传学)的意义直观吗?

我怀疑,“意义的形式直观”实际上都是或多或少预设了意义获取的向度和范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4 09:46:35 [只看该作者]

YU先生,谢谢你进一步讨论。你问:为什么视觉的“鲜艳”反应,比嗅觉上的“芬芳”具有“形式直观”的优先性?

 

抱歉我没有讨论全,视觉没有优先性。实际上,五官排列,嗅味触更为本能。

 

你问:“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看到鲜花岂非具有不同的“形式直观”?

 

的确如此,"形式直观"作为“初始获义”,更重要的是作为认知的第一步,即皮尔斯说的“第一性”,它已经卷入接收者的形式经验。艺术家与花农见到的花的确是不同的。

 

形式直观的边界,在于“不假思索”,在于悬搁事物性而只取形式因素。

 

你说:““形式直观”的意义获取的向度范畴是不为专业化知识范畴绑架”。是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本质直观”的范畴意识与“统觉”,已经是思索的结果,已经卷入过多的理智和经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4 10:03:32 [只看该作者]

轻松一下: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开头:

 

“当我远向幼年的空白生活回顾时,在我面前具有更清楚的形象的第一批物体,是生有好看的头发和青年样子的我的母亲,以及完全不成样子的辟果提……


 回到顶部
客人(59.66.*.*)
  10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04-28 23:19:05 [只看该作者]

老师:
  我较为同意的是“形式直观”是比“本质直观”更少卷入经验判断。
  仍有疑惑的是"形式直观“是否卷入”感知渠道“等形式。

具体来说,不同渠道的感知器官何者更为本能,我想是一个无法论证的事。

亚里士多德评价视觉更为”高级“,是心灵的窗户。而现代认知科学测验,人类大脑信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感知来自视觉。

但如此是否就可以说明视觉更为”高级“?我的理解是,现代科学只能在它预设的”信息分析量“的逻辑上论证”视觉更为重要“‘

而嗅觉和触觉更为本能,又从何种预设逻辑上来论证呢?嗅觉丧失常常会导致味觉的丧失;而触觉有时部分丧失(比如痛觉)如果意味着瘫痪的话,就看起来病理后果更严重些。

但是,如果没有预设,这些并列的不同感知形态如何能区分出高下呢?即是从科学意义上说,元感觉难道不是基础神经元的感知吗?

认知科学认为:不同感官之间都具有相同的天生的神经生理机制。如我们可推断是先天的神经联结决定了“warm color”(暖色), “bright sound”(嘹亮的声音)等基础通感隐喻的出现,而且这些基础通感隐喻是概念通感隐喻形成的基础。

也即,如果这些神经联结作为一种生理上基础的架构的话,我们讨论的“形式直观”是否应当超越“感知渠道”?





 回到顶部
总数 15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