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转:为什么英文要比中文在设计中显得高大上


  共有184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为什么英文要比中文在设计中显得高大上

客人(182.149.*.*)
  1楼


转:为什么英文要比中文在设计中显得高大上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4 15:18:15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英文要比中文在设计中显得高大上

2014-04-25 8:55 yoyo 分类:交互视觉 微信二维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图片201410041513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文值得点赞的地方很多,除了好玩的讲解,还有一大波有趣生动的案例来袭,作者@-eno-one-老师能通过这些案例主动引导童鞋们思考,

再给你解释为什么,全文处处悬念+干货,一口气轻松读完无压力,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资深广告人+特级教师的倾情干货,绝对值得学习!

案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我们看到以上T恤中的中文时,我们的大脑会立刻做出如下系列反应:

1. 这是什么?(图形 or 文字 )

2. 文字所描述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引申内容是什么?

我们不管设计者在当初设计时写入中文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所有的(请注意,我说的是所有的)中国人看到之后,

心理活动都是以上我所描述的。

案例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将文字中的“三十一”替换成为阿拉伯数字“31”之后,虽然整段文字的描述内容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却发生了改变。

当我们再次看到T恤上的内容,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将阿拉伯数字“31”进行图形化与符号化处理。

也就是说,之前我所提到的三步系列心理活动,会变成如下这样:

1.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或符号)?

2. 这个图形(或符号)代表什么具体含义?

3. 与图形(或符号)在一起的文字是什么?

4. 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 图形(或符号)与文字结合之后,描述的具体内容有何种层面的理解?

同理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将文字中的“三十一”替换成为中文大写“叁拾壹”之后。由于大写的“叁拾壹”是我们日常接触较少的表达形式,

我们依旧会将其做为图形或符号去理解。

案例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现在,我已经将所有的中文,全部替换成为英文与阿拉伯数字。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将其全部图形化与符号化处理

(这是一个自然的条件反射过程,除非经过专业训练,否则几乎不由人的意志所掌控)。

第一次总结: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衣服或车上印英文比印中文好看?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放在一起做比较的两个属性。

根据以上的几个案例。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在将文字的“实际表达含义”在与图形的“视觉形式美感”进行比较。

这本来就是不严谨的类比方式。图形从视觉诱目度上来说,自然会更胜一筹。外国人看待我们的中文字,

大脑也是会将其第一时间进行图形化或符号话处理。这就是为很多外国人喜欢纹中 文纹身的原因,不是他们喜欢中文,

而是中文字体他们是当作图形来理解,而中文字的方块形式,又正好与他们本国的纤细文字有着巨大的反差。

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继续分析

案例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是长城汽车旗下,哈佛车系的新旧logo对比,上图上为旧logo,上图下为新logo。

在同为第一视觉反应为图形或符号的表达形式之下。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会是如下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在T恤上面,当我们看到抽象的图形,我们会觉得好看。而相对具象的,

例如英文,或者卡通形象类的,我们会觉得稍逊色一些的原因。

第二次总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造成这样感受的,其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大脑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慢,我们会觉得图形越好看。

那外国人如何理解自己本国的文字?到底是作为图形去看待,还是作为具体文字去理解?

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网上流传比较广泛的一张对比图:

案例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再看看我们身边所接触欧美国家品牌LOGO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使用英文地区的设计中,

都会刻意的避免英文直接使用,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单词的含义被直接解读之后造成的心里廉价感。

第三次总结:

欧美地区人群,在看到英文时,其实是和我们看到中文时的心理活动一致的,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去解读单词的直接含义。

在此,我先再插播一个苹果的案例。

苹果的logo虽为图形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却不会被解读成低廉的水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差别,苹果作为圣经中反复出现的圣果,在西方人眼里,不会像咱们一样被解读成水果。

同道理的还有“DOG”这个单词,在西方人眼里,这是生活中的朋友。但是作为国人看来,却只是一只狗。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

欧美企业中也有不少直接使用英文作为logo的企业。

案例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为谷歌与哈根达斯的logo,他们虽同为英文作为主体,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的单词均为自组单词或自创单词,也就是说,这样被人为创造出来的单词,不可能第一时间去解读字面含义,

所以依然是作为图形或符号去理解。还有NIKE,adidas等。

案例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内容,虽为中文,但属于自创词组,从本质上来说,不具备任何字面含义,

因此在看到的第一眼时,依然回去当作图形去理解。

第四次总结:

在设计中的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如需显得高端,必须保证第一时间不被解读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

国内一些品牌喜欢在取名时,傍英文的目的。

再再再继续往下说!

为何外国人会穿着印有地名或校名的T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为本人夏季最常穿着的几件T恤。这些印有地名的T恤,在我眼里,代表的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而不能简单的理解,我就是个爱篮球中国爱台北爱武汉爱喜庆的老家伙!

彩蛋时间:

火星文如何理解?

为何同为符号和图形形式的文字,却会给人低廉感?

案例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是同样字体,同样字号的两个字母“X”和“B”。同样第一印象作为符号解读,但是,X的心理感受比B要高档。

造成感受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我 们日常的习惯认知,具体的就不展开说明了。同道理的还有,3G比3P高档。

因此,火星文虽为符号,但是在解读的第一时间,我们就会将火星文代入低廉的杀马特文化中去,那自然无法解读出高档的感觉。

原文地址:zhihu

作者:@-eno-on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4 15:27:45编辑过]

 回到顶部
客人(182.149.*.*)
  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4 15:30:46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帖子,转过来分享给大家。

 

不过,"在设计中的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如需显得高端,必须保证第一时间不被解读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一些品牌喜欢在取名时,傍英文的目的。"


作者想说的是:诗性和理据性的问题。

作者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恐怕是个误解,标志设计之所以图像化是为了区分和形式感,但这种设计其实更希望直接传达被解读出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4 18:52:59 [只看该作者]

原作者,广告业务很熟,对理论却不太清晰。

 

把几种概念混在一道,说出了一个“富于学理”的怪论。

 

原则:理论再好,不能与常识矛盾。不然,恐怕搞错了理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4 18:54:36编辑过]

 回到顶部
客人(116.1.*.*)
  4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4 23:47:42 [只看该作者]

涉及到哪几种概念混?我们来尝试做一些分析,并求教老师、诸位:

我的理解:

一是,符号审美距离的问题——适度审美距离(过远其实也并不好,火星文广告logo也总还是提供了某种我们熟悉的形式线索,这一点类似于艺术家徐冰《天书》的策略);


二是,多义性和解释自由度的问题,当我们熟悉的文字,直接指向单一释义的时候,失去了释义的自由空间,也失去了艺术符号所需要的长定点。


三是,关于图像与文字的问题,图像为何比文字更有想象空间?为何要向图像化识别?对于眼睛来说,文字意义是毫无魅力的,必须回归到图像意义,所以要避免过早的跳过符号本身进入解释项,这也是楼主所说的——当表意倾向于符号文本本身,表意倾向“诗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5 19:03:10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作者混淆了几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诗性滞缓感知”,这是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过来的。

 

但是陌生化只对比同一媒介的表现形式。“舞蹈是步行的陌生化”,不能说“舞蹈是散文的陌生化”。

 

因此,图像不是文字的陌生化。英文也不是中文的陌生化。

 

第二:“广告Logo追求诗性,所以广告用图像滞缓感知”。

 

恐怕广告Logo首先追求即刻的区别性。诗性反而会模糊区别性。

 

核心问题:Logo 与广告“英文化-图像化”,究竟在追求什么?我无法解答,只感觉LZ是错的。


 回到顶部
客人(110.184.*.*)
  6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05 21:25:2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yh在2014-10-5 19:03:10的发言:

我个人觉得作者混淆了几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诗性滞缓感知”,这是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过来的。

 

但是陌生化只对比同一媒介的表现形式。“舞蹈是步行的陌生化”,不能说“舞蹈是散文的陌生化”。

 

因此,图像不是文字的陌生化。英文也不是中文的陌生化。

 

第二:“广告Logo追求诗性,所以广告用图像滞缓感知”。

 

恐怕广告Logo首先追求即刻的区别性。诗性反而会模糊区别性。

 

核心问题:Logo 与广告“英文化-图像化”,究竟在追求什么?我无法解答,只感觉LZ是错的。

正如LS所说,文字图像化首先是为了区分性,国际商用机器设备公司作为IBM标志,和直接打出来的IBM三个单词是有区别的。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表达品牌的理念,所有IBM的深蓝色有科技的联想,横线是早期电脑的提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