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研究,是个巨大而边界模糊不清的领域。
Visual Semiotics,是否能总结尚未可知。目前的趋势看来是分流:设计,广告,电影,摄影。
巴尔特的《图像修辞》影响很大,后来由Gunther Kress 的 Reading Design.
这方面的书籍应当说奇多。Amsterdam 与Zurich 大学有图像符号(Iconicity)研究中心。关于Iconicity的思辨趋向于理论。
不知道楼上是想做哪一方面:思辨?还是应用?
的确缺乏统筹性的理论。Michell 的《图像理论》,与贡布里希几十年前的理论,抽象程度差别不大。
这工作需要人做。
这里有朋友做摄影符号学,你们才是专家。
既然有人在做,就是能做的,深度能否让人满意是另一个问题。
WJT Michelle 的那本书,还是让人钦佩的。
不过他应当说清,不处理moving pictures,只处理still images。
图像符号学的困难,在于图像太“自然而然”,这样就很难抽象出规律。
如果把电影,连环画、游戏等放进来,当然气派更大。但是更难。
中国学者记住了黑格尔辩证法,所以记住“动态”、'发展“,”综合“,当然是好的。这就要下功夫。
学问无禁区,只怕有心人。等着大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