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符号学论坛 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
赵老师:
您好!上周旁听了您的“文学符号学”,有一点小疑问,向您请教!
您讲到“空符号”,举陶渊明“无弦琴”的例子,说明“无”的意义必须以“有”为背景,钱钟书在论“神韵说”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说法:
“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这就是神韵。。“‘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诠者,景物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中。以不画出、不说出为画不出、说不出,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然而神必托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
但是六祖慧能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又怎么理解这种完全弃绝了“有”的“无”呢?
乔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