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说:“底本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存在”。不一定。新闻的底本(例如一个车祸),并不抽象。
LZ问:“斯特劳斯将所有的神话都按照结构“模块化”,发现它们都具有同一原型,这些原型是“底本”么?”,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模块”不是底本。地本事叙述细节的来源。
LZ第三条说得很好。但是不一定。例如“复活节岛巨人史”,至今无此述本(?),但是我相信有此底本。因此,述本的“可能性”就形成了底本。
这个问题至今是乱局。谢谢各位讨论。
楼上说:“事实性叙述底本往往不抽象,但非事实性叙述的底本往往是一个假设的存在。”
这个区别很有意思。
但实际上《战争与和平》底本大半实在,哪怕《星球大战》也有部分实在。
因此底本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可能世界:边沿不清,组成混杂。
LS说:“战争与和平的底本和那个“大部分”的实在无关系。”
战争发生在1814年。这怎么会没关系?
LS说:“底本本身是一个整体和系统,是一个“全域”的情节链。”
底本应当理解为没有情节,只是散乱无因果联系的细节的堆集。
然后你可以写出:李鸿章卖国贼的历史,李鸿章爱国者的历史,由你写。
LS说:“法律规则下叙述的“真实”,并不是更接近“底本”的“本真”,它也是一种被表述的真实。它不能否定,也不能替代不在法律叙述之内的一万种其它“真实”的存在”。
当然,没有一个述本可以声称揭示底本的“本真”,法庭,历史,都是述本竞争的场所。
但是竞争就有胜出者,这就是文化的道义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