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符号学论坛 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
LZ提出的看法非常有意思。梦的确很像经验,难以控制。
但是我觉得叙述与经验,有两个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叙述通过“再现”(也就是符号),而经验是直观于物之上。梦中的形象与言语,是再现(不是原物的知觉)。
第二,叙述加工,所谓Mediated。而这加工最主要的是挑选一部分细节,以形成情节。
经验无法挑选,只有“注意力”(意图性?)与先验范畴配合的变化。而梦内容是某种意识(弗洛伊德称为潜意识)挑选的结果。
因此,经验无情节,只有事件流;
梦有情节,哪怕再乱也是情节。如果梦不是叙述,白日梦也就不是,幻想也就不是。
LZ,越讨论越有意思了。我们临近符号学与现象学的交界处。
第一点牵涉到什么是符号。不管我们看到一个月亮,一个月饼,墨水画的一个圆圈,都是非符号的物。当我们把它们符号化为圆,三者都可以“直观成一个纯粹的圆”。
此时才有统觉的问题,直观的对象依然是物(哪怕是墨水痕迹)。
梦的要素,没有这一层物-符号转化,全是符号再现。我同意LZ:“服毒后的幻觉”,与梦幻同,是叙述。(不过LZ千万不要去试!)
第二点牵涉到叙述控制与选择,即叙述成立的条件。对直观的世界,我们只能闭上眼睛掉开头,无法选择。
LZ说“在白日梦和幻想中,意识能够选择意向什么,如何意向”,那么梦的确是选择的结果。精神分析整个基础就在研究此种控制。
LZ说,“在幻觉这个情况上面,我们意向到得统觉就是唯一的意识内容,我们不把它作为“符号”,来意谓某个“对象”。”
俗话说;“哑巴梦见妈,有苦说不出”。
哑巴梦见的妈,难道不是意指对象的符号?
梦见的妈,与看到妈的照片或录像是一样的,都是形象。
LZ说:“在梦中,我们是“看见”了她,没有觉得在“别的某地”还有一个被意指的”。LZ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梦。
有时候是知道的,所谓透明的梦(lucid dream)。
反过来,看照片录像戏剧时,有时候“觉得”面对真人。柳梦梅爱上画像上的杜丽娘,就是一例。
自觉与否,不是关键。你觉得呢?
LZ与LS都说:“所谓的“梦叙述”是个很成问题的概念,因为梦只是一种经验”。
经验是直观的,不经过媒介再现,没有选择或变形。
而梦是经过媒介(心像)化的,有选择与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