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于化龙评袁峰《文史符号综通研究》

本书名为《文史符号综通研究》,但首先须说明的一点是,“文史符号”中的“文”与“史”不但是范畴与领域,而且是符号与过程。作者认为,“文”即是一种符号的别称,“史”则是我们所说的符号行为过程。符号就是携带意义的感知,产生于并呈示了人类与世界之间的互动,所以是“究天人之际”的;而符号揭示了這一互动的历史与演变,所以是“通古今之变”的。

于化龙评袁峰《文史符号综通研究》

作者:于化龙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843    2018-10-06 11:31:46

  于化龙评袁峰《文史符号综通研究》

 

该书名为《文史符号综通研究》,但首先须说明的一点是,“文史符号”中的“文”与“史”不但是范畴与领域,而且是符号与过程。作者认为,“文”即是一种符号的别称,“史”则是我们所说的符号行为过程。符号就是携带意义的感知,产生于并呈示了人类与世界间的互动,所以是“究天人之际”的;而符号揭示了這一互动的历史与演变,所以是“通古今之变”的。莫里斯指出,“符号过程是一个五项关系。V在某种条件Z之下,在W中,在X上对某种对象Y(那时并未作为一种刺激进行活动)作出了某种反应。在有了这种关系的事例中,V就是符号,W就是解释者,X是解释,Z是符号在其中出现的关联域。”作者由此认为,文史符号“兼三才而两之”即存在于這五项元素的关系中。在這里,“三才”即是天地人,“两之”即是符号存在与运行的时空与机制,“兼三才而两之”就是符号主体在时空中追寻意义的行为过程,所以文史符号作为意义呈见的形式,就不但是人文存在的条件,而且是人文演变的结果。正是基于這一点,作者对于文史符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符号可以分为符形、符义、符用三个部分,而本书的一大特点即是基于汉字的特性,由符形這一点切入,对符号的符义、符用进行探索,从而使三者得以沟通。比如,作者這样说道:“在象形符号层面,文由点横撇捺组成。史与文不同,史字中有横撇捺,但没有点。史中有竖画,有横折,而文没有。文史符号作为象形符号与其他汉文符号一样,都由横竖撇点折交织而成,正如符号过程由符号、符号域、符号意谓、符号解释以及符号解释主体相互交织而成。点、横组成了文之头。這个头就符义而言,亦可从形而上学來理解。因为中国人‘形而上者谓之道’之思维表达既强调践履之辵意义上的‘走万里路’之阅历,同时也强调元首意义上的‘读万卷书’之精神修养。史之‘从又持中’,其中耐人寻味。因为两之对立时导致不平衡的‘非此非彼,亦此亦彼’之‘中’的位移。关于文史符号的探究,既重视上下、左右、前后之两,亦不忽视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之‘三’。对‘中’的把握最为关键。”這一研究方式近似于传统的“小学”,但是比“小学”更加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关于符号的想象与认识。

作者认为,存在世界在天人维度层面可以区分为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在语言诞生以前,一切都是混沌不清的,而直到语言出见以后,文化世界才创造出“大”写的“人”符,并在“大”上加横组成“天”符,由此使人不再存在于一个混沌的自然世界中,而是存在于一个符号王国之中。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作者把文史符号分为两种:激情维度的与非激情维度的。“有关激情维度的符号学,简单说來,就是不把激情视为影响主体实际存在的心理因素,而是将其看作进入言语活动并在其中结合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及审美标准,强化或降低這样或那样的激情价值,从而得以表现和被规范意义的效果。”作者指出,這种维度的符号学,在表達形式层面倾向于“天人之际”的拟容,即我们所说的象征;在内容形式层面倾向于“天人之际”的取心,即不同领域之间的通逹。激情维度的“文符”蕴含着文化的逻辑,非激情维度的“史符”则操持着文明的逻辑。前者横通于跨文化探求之集异,是共时的,更加倾向于人类世界;后者是纵通于跨领域探讨之集异,是历时的,更加倾向于自然世界。而這两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就包含了、形容了、统摄了所有的符号类别与符号过程。

且正是由于這一点,作者认为,人文研究诸领域之间的封闭性须由一种综通研究來打破。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一个都市欲解决交通问题就须有四通八达的地铁一样,过于保守的人文研究亦须通过增强综通研究來加以革新,而文史符号之三通则类似于作为地铁轨道的洞通、轨通、电通:“洞通是符形的,是为了打通时空之隧道,轨通是符用的,是为了怂恿古今之本体,电通是符义的,是为了建造天人层面的精神文明。”正是基于這样一种宏大的研究视野与大胆的理论范式,作者使文与理、古与今、中与外镕于一炉,为我们呈见出了一幅幅异质符号与异质符域同舞共醉的动人画面,再一次点燃了我们的研究热情。

参考文献:

袁峰:《文史符号综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