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黄琳浪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图片信息,图片报道新闻在众多的新闻报道形式中也占取了一席之地,图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内容,我们实际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像研究也不止仅仅局限于单纯图像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化操作以及具体的形象传播规律等多方面,并且在传媒文化和大众文化冲击下,原局限于艺术领域的图像研究拓展更为宏大的传媒景观之中,图像传播转为一种基于图像符号的传播学研究。“图像转向”这一关键术语可以很好的概括这一趋势,也即将图像及其相关理论作为人类社会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

黄琳浪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作者:黄琳浪  来源:符号与传媒  浏览量:2170    2019-09-03 17:07:15

 图像何以成为把握世界的图示——评《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黄琳浪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图片信息,图片报道新闻在众多的新闻报道形式中也占取了一席之地,图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内容,我们实际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像研究也不止仅仅局限于单纯图像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化操作以及具体的形象传播规律等多方面,并且在传媒文化和大众文化冲击下,原局限于艺术领域的图像研究拓展更为宏大的传媒景观之中,图像传播转为一种基于图像符号的传播学研究。“图像转向”这一关键术语可以很好的概括这一趋势,也即将图像及其相关理论作为人类社会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

那么图像何以成人类社会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本书的绪论部分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解答了此问题。图像理论并不是一门新的学问,但在二十世纪以前往往是将图像作为绘画、雕塑、建筑之类的艺术或宗教、图腾、器物之类的仪式,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科学来研究。二十世纪初,瓦尔堡及其弟子潘洛夫斯基开辟并完善了新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拉近了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距离,但以其为代表的相关研究局限于美术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领域的限制显然在当下消费社会背景下受到冲击,昔日高高在上的艺术在消费化和媒介化的背景下,转而成为各种实用性的设计语言,艺术已成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表意行为,艺术的大众化和生活化日趋成为现代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图像也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内容,涉及文化操作和具体的形象传播规律等方面。我们现如今已经生活在一个图像化的世界中,在泛艺术语境下,图像研究转向为当代传媒景观的总体图像学研究,这种转变可以用“图像转向”这一关键术语来概括,“图像转向”不止是大多数民众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图像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膨胀,也不仅限于米切尔所说的日常生活图像的理论化解读,还包括现代社会自我认知的特有方式,换言之即将图像作为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思维方式。除此以外,绪论部分还引出全文所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符号的像似机制与当代以视觉图像为主导的文化文本”,明确的将本书的研究归结为图像符号认知形式对当代传媒文化的框架性思考。

全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五章关于拟像与拟真的描述。作者提到这是个充满“拟像”的时代,“拟像”通过媒介现实来创造,既包括社会性评价机制下建构的拟像也包括符号述真的拟像概念。在这个充满图像和像似性的媒介幻想时代,作者将“拟态环境论”中关于与媒介主导的“拟态环境”与相对应的真实环境之间的区别解读为“媒介化感知”和“亲身性感知”的差异。比如在在巴黎圣母院失火和斯里兰卡遭炸弹袭击这两起事件中,由于媒体给予的不同关注度,使得意外失火无人员伤亡的巴黎圣母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斯里兰卡炸弹袭击死亡两百余人的事件却在人们视线中淡漠。这实际上体现着“媒介化感知”和“亲身性感知”的差异,受众作为叙述接受者,很难突破媒体的景观建构,斯里兰卡爆炸事件缺乏相关大众媒体的关注,大多数受众也难以突破视野限制意识到事件的重要性,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在媒体构造的世界中认可着他们的认可。数字时代的图像世界制造了更多的虚拟符号,高度的数字化和超真的拟像综合建构着现实社会,并逐渐跨越现实,构筑着人的感知和超现实的直接对话,我们深受着符号环境的影响。

在第六章中,作者则将视角升华到宏观的文化景观中。居伊·德波曾明确的指出“景观不是附加于现实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的核心。”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景观营造的幻想比真实更加支配我们的生活,全天播出的节目、每天刷不完的信息流、各种APP随时弹出的消息不断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每天不断地追逐着各种图像和信息,日渐被现代资本主义构建的景观表现所迷惑,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被模糊,对景观的迷入而丧失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与要求。而与德波对景观所持的批判立场不同的是,作者以一种中立的图式把握方式来理解“景观”以及景观把握方式之下的传媒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宽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在《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一书中,作者以具有融通功效的跨学科方法论——符号学为基础,跨领域、多视角的讨论符号的“像似”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应用到传媒文化景观的诸方面。以清晰的逻辑结构,从微观到宏观,从实际到理论层层递进,将像似性作为为切入口,提出像似性是当代图像符号学建构的一个基础和理解当代传媒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并逐层抽象概念,落脚于理论的升华和总结。不仅辨析了“符号”与“信号”、“像似”与“象似”等基础概念,依据认知图式或媒介方式本身勾勒出图像的家族谱系,而且系统的梳理关于图像符号和像似性研究的发展渊源与演变逻辑,形成一些中观层次的理论观点,并以此来理解当前传媒符号所构筑的视觉图像景观,最后再将中观的理论观点升华到宏观的文化景观中理解,很好的体现了作者严格的治学态度。除此以外,本书有着广泛的内容涉及面,从语言、文学、艺术等多种视角探索图像符号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传媒景观世界这个宏大主旨,而作者在每一章附上的小总结,也非常便于读者抓住章节重点,更为深入的理解每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