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张鑫艳评方芳译《奇幻文学导论》

“一天早上,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境中醒来,发现他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的《变形记》或许是普通人对奇幻文学作品的第一读物,当然这里的奇幻区别于后来托尔金的《魔戒》这一类型,毕竟兹斯坦·托罗多夫的此本《奇幻文学导论》现世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在阅读《奇幻文学导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本书非但不奇幻,甚至可以说非常结构。兹斯坦·托罗多夫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以奇幻文学为对象,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论证,最终完成了此本著作。

张鑫艳评方芳译《奇幻文学导论》

作者:张鑫艳  来源:符号与传媒  浏览量:1563    2019-12-10 17:41:09

评《奇幻文学导论》

 张鑫艳

 

“一天早上,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境中醒来,发现他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的《变形记》或许是普通人对奇幻文学作品的第一读物,当然这里的奇幻区别于后来托尔金的《魔戒》这一类型,毕竟兹斯坦·托罗多夫的此本《奇幻文学导论》现世于上世纪60年代。

但是,在阅读《奇幻文学导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本书非但不奇幻,甚至可以说非常结构。兹斯坦·托罗多夫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以奇幻文学为对象,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论证,最终完成了此本著作。

全书共十章,除去序和开头结尾的两章,中间的内容是本书着重分析和论证的对象-奇幻。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的结构,笔者将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并先从第一部分(即序)、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和第六部分(即第十章)讲起,把重点留到后面的三、四、五部分。

第一部分(即序)分为英文版序和中文版序。英文版序大致介绍了兹斯坦·托罗多夫的生平。1970年,兹斯坦·托罗多夫与海伦娜·西苏、热拉尔·热奈特一起创立《诗学》杂志,但作为诗学家的身份并不妨碍兹斯坦·托罗多夫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主义者,并且《奇幻文学导论》一书也证明了他将这两者结合得非常好。中文版序大致介绍了结构主义热潮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兹斯坦·托罗多夫相继撰写了《(十日谈)语法》和《奇幻文学导论》,而《奇幻文学导论》更为世人传颂为经典。这主要是在《奇幻文学导论》中,兹斯坦·托罗多夫不仅用结构主义理论来研究了奇幻这一文学类型,更想方设法通过这种文学类型的研究勾画出普遍意义上文学类型研究的理论轮廓。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讲述了宽泛意义上的文学类型,作者认为定义一个概念的类型,会遇到是否需要读完该类型的所有作品、能否把握该类型的覆盖层级和各人的审美标准不同这三个问题。在理解是否需要读完该类型的所有作品这个问题上,作者利用卡尔·波普尔关于白天鹅的理论,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释了理论的逻辑关系比观察对象的数量更为重要这一观点。紧接着,作者引用莫里斯·布朗肖和热拉尔·热奈特的不同观点,分析文学是否应该被划类这一问题。最后,作者从弗莱的理论和对弗莱的批判出发,得出了结论:我们一定要做划分奇幻的类型这一工作,因为类型是文学作品的本质。

第六部分(即第十章)作者认为本书从“内”对奇幻类型的考察已经结束了,因为我们依然分析出了奇幻的定义和特性。但作为学者的兹斯坦·托罗多夫认为也应当从“外”来更加全方位地把握奇幻,故而继续分析了奇幻的文学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并认为奇幻最终在社会性和文学性功能上达到了一致。至此,全书的分析工作已然结束,但作者在最后提到,“正常”的人就是奇幻的存在,这说明无论是奇幻还是文学,其实都应该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接下来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本书最给予读者启发的部分。

第三部分(即第二、三、四章)重点讲述了奇幻的定义。第二章开头作者就用《魔鬼恋人》中的经典桥段起笔,进而说明了模棱两可触及了奇幻的核心。然后,作者从已有定义出发,对之前学者提出的奇幻的概念作了区别分析。最后,作者由结合怪诞与神异(第三章)、诗与讽喻(第四章)对奇幻做出了更全面的定义。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讲述的是奇幻的话语,即其结构性特征。作者引用自然科学家居维叶“从生物的某种特征推测出余下特征”的观点,认为我们也可以尝试推断出奇幻的其他特性,并从言语、言语行为和句法三个方面论证了奇幻的结构性特征。

第五部分(即六、七、八、九章)从语义学/主题学的角度阐述了奇幻的主题,这也是作者对奇幻进行的第三个方面的研究。第六章的引言主要讲述了作者如何看待以及如何运用主题学这一方法,在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主题学批评无法为文学话语的一般结构提供分析与解释的方法,但我们仍可以身披这件非常薄弱的理论武装回到对奇幻的批评文本,甚至发现它们与主题学批评在方法上惊人的一致。第七章和第八章就是奇幻的两大主题,即自我主题和他者主题,自我主题阐释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可称为“视觉主题”,而他者主题阐释的是人与自身欲望的关系,也可称为“话语主题”。最后,作者在第九章即对奇幻的主题做了一个总结,并解决了它的分布性问题。

兹斯坦·托罗多夫在撰写《奇幻文学导论》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运用了丰富的案例分析,以方便读者对本书的理解。这不禁让笔者赞叹兹斯坦·托罗多夫作为学者的严谨性和作为文学家的素养,或许这也正是读书的意义。

当然,本书对于奇幻的定义一定有其时间、历史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卡夫卡的《变形记》或许已经不再是奇幻文学巅峰之作的代表,例如托尔金的奇幻文学三巨头,《魔戒》、《冰与火之歌》以及《时光之轮》在人物关系和时间跨度上都有超越《变形记》的新时代视角。在21世纪,如何对奇幻或奇幻文学做一个更全面广泛的定义,或许正是当代学者应该付诸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