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敖瑞评陆正兰、李俊欣等译《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教授马西莫·莱昂内的《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一书为我们打开了“无意味世界”的大门。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无意义的行为,旨在揭示在后物质时代,即数字时代,人的生活如何异化成为一种毫无意义关联的空洞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无意味符号学重要性的反思,让人们认识到学术官僚主义只是数字异化中的冰山一角”(p. 20)。

 敖瑞评陆正兰、李俊欣、黄蓝译《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如果生命是一种符号化过程,被符号化的才是生命,无意味就是死亡,人类以死亡为生。

       ——马西莫·莱昂内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教授马西莫·莱昂内的《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一书为我们打开了“无意味世界”的大门。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无意义的行为,旨在揭示在后物质时代,即数字时代,人的生活如何异化成为一种毫无意义关联的空洞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无意味符号学重要性的反思,让人们认识到学术官僚主义只是数字异化中的冰山一角”(p. 20)

本书共十二个章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到第七章,作者主要通过对后物质时代的网络蛮喷、意见相对、图像、购物、集会和饮食六个方面现象的阐释,来批判身处后物质时代的人们迷失在无意味的世界里,欣赏和迷恋这些现象,沉沦其中,无法自拔。消极的批判是为了积极的构建(p. 4),批判过后,莱昂内也试图从后物质时代中探寻出一些解决的路径。因此,第二部分则为第八章到第十二章,作者试图从复原、协商、共享、解释等方面在无意味世界中发现意味的存在。

符号学作为研究意义活动的学问,它关注意义的生成、传递和解释,并且意义只能通过符号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符号就是意义,无符号就是无意义。此“无意义”是莱昂内讲的“无意义”吗?那么无意味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莱昂内看来,无意义指向的“是那些本身不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抓不住的,或无法理解的事物,也可以视为意义不统一的事物”(p. 9)。而一个符号要变得无意味,就必须自我否认,即“否认自己作为符号的性质;一个无意味的符号无论在哪方面,都既不代表带式,也不指向对象,这也意味着:它不再是符号而是成了物”(p. 12)。历史上诸多符号学家都把事物作为一种符号来研究,并且认为世界可以旁边成为一个由意义连接起来的符号世界,在他们看来,“无意味”不过是“无意义”的同义词。但是在莱昂内看来,对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它们在等待着可以激发它们意义的人或事,这些未被激发意义的事情就是作为一种无意味而存在。莱昂内提出无意味”这个新术语,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能清楚地揭示在后物质时代中的异化现象,并且能通过符号学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根源,并且探索解决的方法。

在数字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被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所包围。数字技术的更新,不断迎合人们的各种需求,使得人们在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数字产品,迷恋数字产品带来的便捷,数字产品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最终迷失在了数字世界里无法自拔。其中对于数字图像的迷恋尤为明显。在莱昂内看来,像素已经成为了数字图像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已经成为视觉数字世界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并且指出了后物质时代的异化根源:在前数字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观看者体验到的是一种舒缓甚至活跃的自然界的回声;而在数字环境中,自然运动的随机性与文化形态演算之间的辩证逻辑被消耗殆尽,为了颂扬后者而贬低前者”(p. 85)。也正是这种对于电子屏幕的像素发生错误便舍弃的处理方式,使得人们回不断忘记了自然的美,瑕疵具有的美。因此人们面对的只是一个没有主体性和情感存在的冰冷的电子屏幕。而这种电子屏幕已然没有了人性,即对切身的物质性,并且“这是一个注定强加我们的无情的空洞框架” (p. 85)

人们沉浸在没有人性的数字环境中,受到异化后的环境的影响,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存在感,变得空洞和无情。因此,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回自身存在的意义所在。遗憾的是,他们仍然选择在虚拟世界社交、回应和引人注目。他们选择以一种虚拟暴力的形式来应对这种数字环境带给他们的存在感的丧失,例如成为网络上的喷子,成为意见相反者,因为“网络蛮喷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为那些痴迷于瓦解‘道德主流’的人提供一种社群感、归属感和权力感觉。(p. 33)”。喷子们别无选择,对于数字环境的依赖和沉浸,让他们很难创造出一个有一位的个人身份同别人交流,“所以在传统的交流场所中,喷子们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无法说服任何人、任何事,更糟糕的情况是,任何事、任何人也能将喷子说服,他们唯一被允许做的,就是破坏对话机制”(p. 33)

莱昂内作为一名文化符号学学者,用符号域的思想来分析无意味现象和意味路径的语言文本在书中显而易见。符号域思想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符号域,就是符号存在和运作的空间。数字时代的数字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无意味本身的产生、活动和发展。在第 
三章:无意味的意见相反者中,莱昂内将符号域和格雷马斯的语义分化相结合,用来分析201517日到9日巴黎地区发生的事件(针对《查理周刊》的恐怖袭击)舆论形成的语言文本变化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变化过程(如图)。最后得出:“成功的认同性修辞会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确信,他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宣告要和受害者一起,反之,对立和对比的修辞增多,会使符号和文本的认同转向非认同,或转向其他认同。最终,讽刺和冷漠这两种元修辞模式,实际上将促使符号域趋势同情心和认同立场本身”(p. 55)。符号域思想应用到无意味现象的分析中来,很好地揭示了意见相反者使用的无意味句法形式会引起的整个数字环境中意识形态地变化和扩散,这对当前的数字符号域是及其危险的,因为它有利于网络喷子的无意味表达。由于同一个符号域中,不同的文本互为语境,是可对话的。因此,莱昂内认为,在数字符号域中的文本也是可以通过“对话”在无意味中激发起意味。这这种对话机制就是妥协、达成共识和解释。就妥协而论,人可以通过语言对话的妥协解决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甚至以符号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没有必要在方法论或有用的道路上死磕到底,可以在同自然科学的比较中做出某些妥协,因为人文学科存在的目的是在自由中寻找规律。

总之,莱昂内在书中讨论了当前社会中一些普遍的无意味现象,探讨了它们的成因、影响和解决路径。虽然是看似一本抽象的符号学著作,但是却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日常。因此,不管是对于学者而言,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都将具有启发和反思的价值。

 

书籍信息:

马西莫·莱昂内. (2019). 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