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喻娴婷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赵毅衡老师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共十八章,从符号的定义开始说起,其中内容牵涉到符号、文本、修辞、叙述、身份等诸多问题,大概都可说是从形式出发来探源意义,并且常用条分缕析归纳的方法,找出普遍形式、规律背后的普遍意义,辅之以大量的例子,大大提高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对于这本著作的书评有很多,再从宏观角度妄下论断恐有东施效颦之嫌,故本文从细微的视角切入,探讨赵毅衡老师书中所言的符号与真实问题。

喻娴婷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作者:喻娴婷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284    2020-01-14 08:11:44

 符号与真实

——读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喻娴婷

赵毅衡老师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共十八章,从符号的定义开始说起,其中内容牵涉到符号、文本、修辞、叙述、身份等诸多问题,大概都可说是从形式出发来探源意义,并且常用条分缕析归纳的方法,找出普遍形式、规律背后的普遍意义,辅之以大量的例子,大大提高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对于这本著作的书评有很多,再从宏观角度妄下论断恐有东施效颦之嫌,故本文从细微的视角切入,探讨赵毅衡老师书中所言的符号与真实问题。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诸多的修改、论辩,最终化成如今的兼具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定义。而“被认为”一词,说明符号必然不是客观的,而需经过主观的思维处理,即强调符号需要接受者的解释才可成为真正的符号。真实可以说是传播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传播活动就成为了演说家的工具。人们通过意义交换进行传播,但是任何意义的传播必然需要符号的介入,这就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何谓真实?如今的真实是否存在内涵上的转变?真实如何建构?赵毅衡老师在书中提及,表意是否符合客观的“真实性”,无法靠文本分析来讨论。当今世界,真实掩盖在一个又一个文本之下,学界讨论真实问题便是在讨论文本与意图的关系问题,其内涵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真实问题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流变。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种依托于高科技传媒手段的“仿真文化”。仿真文化创造出一种普遍的超真实幻象,这使整个后现代社会处于一种内爆状态。[1]鲍德里亚的超真实文化理论不仅颠覆了现代生产社会和形而上学,而且揭示了一个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切中了当今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而他对当代消费文化和技术媒介的激进批判,则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但由于过度沉迷于自己的超真实符号世界之中,鲍德里亚夸大了当前社会的后现代倾向,对人类面临的技术困境也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现实策略。[2]后真相时代,“真实”问题体现为文本的“真知”问题,也就是公众对于文本真实性的判断问题。201611月,英国《牛津词典》公布了2016年年度词汇——“后真相”(post-truth),意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3]换言之,个人信念和情感都偏向解释社群期待的真实,这种认识容易被文本操纵,使得游说团队的作用甚至比客观事实更为重要。客观真实被演化为符号真实,甚至是主观真实,赵毅衡老师在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广义的真实,是传达的基础。接收者没有理由接受明知为假的符号文本,例如已经证明是谎言,如果接收者依然听下去,是因为可以穿透谎言,看出某种真实的东西,不然他没有理由留在传达过程中。因此赵毅衡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文本内真实性。文本内真实性必须符合融贯原则,即文本各成分逻辑上一致,意义上相互支持。这种文本内真实性有两个大类:一,狭义的文本真实性,即文本内部各元素的融贯;二,文本与伴随文本结合而成的全文本真实性。伴随文本使文本与广大的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因而文本内因素必须与各种外挂意义体系相融贯,例如艺术虚构文本,则需要依靠接受者的情绪浸入,与社会的道德感情体系融贯。文本内真实性,是人类社会符号表意的基本原则,人不可能接受不包含真实性的文本,但是各种文本内真实,经常能满足接受的条件。[4]接受“文本内真实”,不代表文本本身是真实的,赵毅衡老师在书中依托格雷马斯方阵,对于真实的内涵进行了解释。

 

  

图 格雷马斯述真方阵

如上图,格雷马斯关于真实的判别聚焦于意图与文本的关系之上,赵毅衡老师将其概括为四句话,即:

“真”=诚信意图+可信文本

“假”=不诚信意图+不可信文本

“幻觉、想象”=不诚信意图+可信文本

“保密、伪装”=诚信意图+不可信文本

由此可见,赵毅衡老师对于真实的边界十分清晰,他关注的并非客观的真实,而是诚信意图与可信文本共同建构的一种“符号真实”。他在其另一篇论文中点出:“符号表意的目的是传达交流,传达可以出自诚意,也可以出自谎骗意图,但是在发送与接受之间隔着符号文本,文本遮蔽发送意图。……诚信与谎言,成为现代跨学科的意义研究中一个始终没有能理清楚的难题。”[5]这句话点出了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建构真实的过程必然存在着思维的作用,存在着思维对意义的加工,从另一个角度讲,真实的建构需要符号。从近代哲学关于主体和客体、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把握真实的理论,真实的东西就是被符号准确描述的东西。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也可以为结构主义思路所利用,即真实都是由符号体系所建构起来的,自在的真实也存在于符号体系之中。而当自在的真实也被纳入到符号体系之中的时候,超级真实的情况就会发生,即真假是在符号体系内部被区别开来的,具有想象性质的虚假已经不再可能了。[6]

因此,正如赵毅衡老师书中所说,符号的存在使得当今世界自主建构真实成为可能,符号真实取代客观真实成为如今真实的研究偏向,通过符号的表意研究真实的建构问题,也是今后研究可以开掘的新领域。

 



[1] 孙燕幻象、超真实与内爆——博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J]. 学术论坛, 2007(9):181-183.

[2] 参见汪德宁. “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 环球网新闻:http://w.huanqiu.com/r/MV8wXzk2OTY5NjVfMTM0XzE0Nzk0MzA2NjY=

[4] 赵毅衡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J]. 江海学刊, 2015(6):22-28.

[5] 赵毅衡诚信与谎言之外:符号表意的接受原则”[J]. 文艺研究, 2010(1):27-36.

[6] 王晓升究竟如何把握真实[J]. 长白学刊,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