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精神分析与符号认知研究跨学科座谈会成功举行

作者:赵星植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465    2017-12-16 21:52:38

 

精神分析与符号认知研究跨学科座谈会成功举行

 

精神分析与符号认知研究跨学科座谈会于1215日上午于文科楼125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以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霍大同教授领衔的四川大学精神分析团队共同发起,旨在推动校内外学者间就精神分析、符号认知与传播、影像医学等议题等展开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

在研讨会上,川大精神分析团队谷建岭教授首先介绍了该团队成员近年来围绕霍大同教授所开掘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所进行的跨学研究工作。相关成员分别在精神分析与影像研究(石研博士)、儿童精神分析(陶杏华博士后),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何逸飞同学)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而后,川大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相关成员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两个团队之间可合作的领域提出了相关看法。胡易容教授指出:无论是符号学与还是传播学,精神分析都是重要的理论源头;特别是近年以来出现的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认知转向,关注人类大脑意识与认知、无意识心理过程,指明了符号学新的发展面向。因此两个团队间就此展开跨学科研究,无疑是推动彼此学科发展的双赢策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则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指出情感的符号叙述学这一人文分析传统,与情感测量与分析科学研究的必要性。饶广祥副教授则认为过去广告效果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文本方法来测定,现在他则希望采用更为精确的科学技术手段讨论广告表意机制与心理认知之间的讨论。陈侠老师、赵星植老师则分别从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皮尔斯与认知符号学流派关系分享了相关看法。

针对上述问题,精神分析团队老师们分别做了精彩的回应与交流。霍大同教授指出,精神分析和符号学都正在共同面对人文学科实验科学、认知科学思潮的影响,如何更好融合与借鉴相关研究的理论范式,是二者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他以精神分析为例,认为打破精神分析与认知科学之间的壁垒,可从“主观心理学”与“客观心理学”两个维度把二者整合起来,建构一套合一的理论基础。石研博士则从影像医学角度出发,说明如何采用核磁共振等等手段,展开精神分析与理论检测工作,是客观心理学或精神器官解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陶杏华博士后则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回应了图像、游戏在会话分析中所扮演作用,并就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研究进行介绍。何逸飞同学古代文学研究出发,分析训诂者在训诂过程中的“凸冒”,说明精神分析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可能。谷建岭最后总结道,符号学与传播学当下逐渐显现的内转趋势(即关注认知与心理过程),则是与精神分析展开紧密合作的好时机。

最后,双方一致同意,两个团队将来在理论研究,科学实验,期刊建设、硕博士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