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周尚琴评段炼《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周尚琴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671    2018-09-18 11:01:37

 新艺术史转向下的蕴意结构

周尚琴评段炼《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段炼(著),《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ISBN 978-7-5614-8551-4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形式内容常常成为众人争执不下的二元对立概念,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偏向形式和审美,将艺术的自律性发挥到极致,后现代主义艺术以反艺术的姿态,将艺术的钟摆拨向内容和观念。随着艺术向着内容和观念的开放,传统艺术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开始转向新艺术史,新艺术史因其研究对象无所不包的当下性、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和先锋性,往往被称为视觉文化的转向。在此转向中,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推进功不可没,《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即诞生于这样的语境中。

本书阐释的主题为视觉艺术的符号结构,即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个层次构成的蕴意结构。从形式到观念,是四个层次渐次递进、深化、上升的过程,也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编码和解码过程的符号化实现。

全书围绕这一中心层层递进。第一章视觉文化与符号学,以符号学的历时发展为线索,呈现符号学从内部研究到外围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以符号、叙事、再现等基本概念,建立研究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的理论框架。第二章在此框架下,以中外视觉文化与艺术史中的图像符号为例,探讨图像学对图像符号的编码和解码过程。第三章涉及图像叙事,探讨抽象艺术的叙事性、跨界文本的叙事方法、视觉传播中的叙事话语等现象。第四章从再现与符号的像似性、指示性、规约性等关系入手揭示再现的符号机制,并以艺术史与视觉文化中的身体符号文本为焦点,将再现过程与凝视过程两相对照,使古老的再现概念在当代语境下得以重生。

前四章的铺陈在第五章得以收束,作者主张打通艺术的内部自治论和外部世界决定论,以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维之和,构成符号诠释的世界”——就作者之维而言,艺术家对意图的表述具有四层编码语言;就语境之维而言,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外在因素对编码和解码的制约,也在于形式、修辞、审美、观念的四个方面;就作品之维而言,艺术图像的内在结构具有这四个符码层次;就读者之维而言,观画读图者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具有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个解码视角。这思维之和,构成一个符号诠释的世界

视觉秩序的蕴意结构在第六章卒章显志,并从具体案例出发,先后探讨了抽象艺术形式语言的基本特征和修辞语言的抽象状态,再从美术馆看画的实践出发,探索艺术语言符号具有的多重审美层次,最后穿过形式、修辞、审美抵达观念,以抽象绘画、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为个案,揭示当代艺术的观念性与意向性,就此在符号诠释的世界里完成蕴意结构的建构。

本书作者身处中西两种文化语境,对中西方艺术史和当下艺术现状了解颇深,这本书作为段炼先生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长期思考的结晶,不仅具有横跨中西的开阔视野,并且以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新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视角。在此视野下,形式、修辞、审美、观念身为艺术符号文本的不同层次,使得立体而多维的艺术世界向我们逐次展开。

作为艺术符号的接收者和阐释者,我们与作者、艺术及外在语境共同实践着艺术的符号事件,且通过这一事件塑造各自的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提出的蕴意结构,不仅在新艺术史语境中揭示了艺术的本体论结构,并且为人类与艺术世界的互动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尽管在当下世界,艺术的边界已被生活打破,艺术世界等同于符号诠释的世界,但形式、修辞、审美、观念的四维一体说,的确为如何把握千变万化的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宝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周尚琴 撰文)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