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先秦诸子的符号学研究专辑

作者:祝东  来源:  浏览量:3106    2019-04-23 12:06:05

 先秦诸子的符号学研究专辑

主持人:祝东

 

公元前500年前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的现象,这一现象被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甚至有人认为后世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在不停地回顾这一历史时期,并被他重新燃起火焰。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轴心时代的智者确实提出了诸多思想文化的元范畴,成为后世学者不断回视的起点。

于中国而言,轴心时代正是先秦诸子百家蜂起的时候,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形成中国学术思想的第一次大的高潮。关于先秦诸子兴起的原因,《庄子·天下》认为是“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而天下大乱的原因牟宗三认为是“周文疲弊”所致,也即是西周自周公等初期统治者们建立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失效,而诸子思想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正是因为“周文疲敝”,所以才会有诸子百家的“务为治者”,也许诸子百家真如《庄子·天下》所言的是“一曲之士”,但是其“为治”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因此,把握住了这一共同目的,就把握住了诸子学术思想之根。

“周文疲弊”的形式即是礼乐文化、符号象征都出了问题,既有的文化秩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伴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奴隶制度的衰落,以及政治上宗法为基础的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过度,社会阶层出现变动,社会思想随之变化,旧的文化符号与新的意义之间出现裂隙,“语言归于无效,文化象征成了问题。……当符号不再好好为人服务的时候,人们就有意识地注意起符号来”(莫里斯《开放的自我》),先秦诸子无论是关于礼法之辩、名实之争、言意之辨等,皆关乎这一历史现实,尽管那时并没有一门类似现代符号学的学术,但其议题确实很深地关涉到现代符号学所探讨的诸多内容,本期所选的十余篇篇文章,就是近年关于先秦诸子符号学思想研究的一些探索。

其中王小英、祝东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伦理符号学研究进路——以中国先秦典籍为中心》指出先秦诸子已经开始对人类符号活动的反思,与现代伦理符号学具有很强的契合性,阐发诸子符号学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责任担当则是方今先秦典籍伦理符号学思想研究的进路。祝东的《礼与乐:儒家符号思想的伦理进路》,《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王玲娟的《先秦文献中艺术及其观念的符号学探析》等文章,分别从礼乐、名礼关系出发,探讨先秦诸子重建秩序的深层意义机制,特别是礼乐观念的意指系统,其内容面主要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等级观念与德化思想。礼乐文化从精神到器物,人伦日用,无所不包,如青铜礼器,秦楚漆器等,也包蕴着先民的符号学思想,韩敏的《先秦时期楚系青铜器形制与纹饰设计符号研究》,余静贵的《论先秦楚漆器符号的审美意味》等文章则是在这个方面的探索。祝东的《去符号化: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初探》,易宗平的《道家人生观之比较分析:基于符号学视角》,祝东的《先秦社会秩序的符号建构:以道家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为考察对象》等文章,梳理分析了道家面对社会失范进行的“为治”思考,特别是其对符号意义关系的考辨,黄老道家在三晋法家严刑峻法中增加语境变量,扩充了文本解释的张力,促进了汉初社会的发展。祝东的《礼与法:两种规约形式的符号学考察》,《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以及刘琪的《从符号学角度看先秦名家对“名”的变化性的关注》,分别考察了礼法嬗变及其中意义机制问题,而儒家的正名到黄老的正形名以及法家的正刑名,社会规范从名开始,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的社会符号学发展模式。

黑格尔《逻辑学》中曾言“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先秦诸子符号学思想不断超越政治实用层面,而抵达它的“形而上学”,如关于仁与礼的思考、指与物的辨析、言意关系的考辨等皆已实现了超越。实际上学界关于先秦诸子逻辑哲学、语言哲学方面的思考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如周建设的《先秦语言哲学思想探索》,曾祥云的《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合成思想》,朱前鸿的《公孙龙子“指物论”逻辑哲学思想分析》等文章,已经不同程度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符号学的深层问题。毕竟,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依旧灿烂鲜活的华夏文化,决不会是一座没有神主的空庙,尽管这个“神主”相对西方形而上学而显得其形也散,但实际上其神也聚,如何去凝结“形散”而达于“神聚”,也正是当代学者的使命与担当,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特别是诸子的符号学研究亦大有可为。

 

祝东:《礼与乐:儒家符号思想的伦理进路》,

祝东:《名与礼:儒家符号思想及其深层意识形态分析》,

祝东:《去符号化: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初探》,

祝东:《先秦社会秩序的符号建构:以道家的自然观及其实践为考察对象》

祝东:《礼与法:两种规约形式的符号学考察》,

祝东:《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

王小英、祝东:《全球化语境下的伦理符号学研究进路——以中国先秦典籍为中心》

王玲娟,龙红:《先秦文献中艺术及其观念的符号学探析——以先秦礼乐为例》

易宗平:《道家人生观之比较分析:基于符号学视角》,

刘琪:《从符号学角度看先秦名家对“名”的变化性的关注》

周建设:《先秦语言哲学思想探索》,

曾祥云:《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曾祥云:《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合成思想》,

朱前鸿:《公孙龙子<指物论>逻辑哲学思想分析》

何向东,袁正校:《先秦诸子关于符号学基本模式的论述》 

李瑾:《先秦诸子的名实论与符号学》

陈道德:《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陈道德:《试论“名”的符号性质》 

韩敏:《先秦时期楚系青铜器形制与纹饰设计符号研究》

余静贵:《论先秦楚漆器符号的审美意味》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