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古代名学符号思想研究专辑

作者:祝东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021    2020-05-06 14:06:08

 中国古代名学符号思想研究专辑

祝东

 

现代意义的符号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学界一般认为其发轫于索绪尔与皮尔斯,他们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作为一门学科的符号学诞生20世纪60年代,随后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迅速发展与应用,甚至被誉为文科中的数学。显然,现代符号学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并非中国固有有的学术名词,正如汉语中的“哲学”一词源自日语“Tetsugaku”意译的希腊语,而现代意义的文学源自日语“Bungaku”一样,现代意义上的诸多学科及学术名词来自国外,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中国就没有相应的学术研究。于符号学而言,中国自先秦以降的名学,其实就是中国先哲关于符号学诸领域的思考,尽管没有用符号学这一名词,但这并不妨碍其对符号与意义关系的思考。

名学并不仅是名家之学,如李先焜所言,名学乃是就其研究内容而言,名家乃是就其学派而言。[①]实际上名家也是一个后设概念,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援引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时指出:“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究其原因,乃在于“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汉书·艺文志》中列入名家的有《邓析》《尹文子》《公孙龙子》《成公生》《惠子》《黄公》《毛公》,计七家三十六篇,并对其学术史梳理,指出:“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鋠析乱而已。”谓其流于破碎穿凿,不识大体,以至于引起混乱。名家之学大概也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汉魏以后,逐渐失传,及至晚清民国,西学东渐,中国学者从古代名学中发现了深藏的价值和意义,名、墨诸家之学才得以重新为学界所重视,但是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考证、训诂诸方面,如陈澧的《公孙龙子注》、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伍非百的《中国古名家言》等。这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扎实可靠的资料,功莫大焉。随着名学研究的拓展,其范围也日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名家之学,举凡儒、道、名、墨诸家涉及名学议题者,皆纳入名学研究范围,如伍非百将道家《庄子·齐物论》、儒家《荀子·正名篇》等皆纳入“名家言”范畴即是,而其在《中国古名家言·形名杂篇》中更是将诸子百家中涉及名学议题者皆纳入研究范围。

随着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名学研究亦成为中国符号思想史研究的热点论域,李先焜认为,“研究中国名学,也就是研究中国符号学”,[②]因为名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人类社会用以认识事物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名学,实际上就是从名的本性上研究名学,这里丝毫没有离经叛道的地方,更不会有生搬硬套之嫌”。[③]实际上李先焜也是国内较早从符号学角度研究中国名学的学者,其《公孙龙<名实论>中的符号学理论》(《哲学研究》1993年第6)、《<墨经>中的符号学思想》(《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等论文都是较早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中国名学的论著。近年来,随着符号学研究的深入,诸多从符号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名学的著作也逐渐涌现出来,如屠友祥的《言境释四章》(199820042011)对《老子》《论语》《庄子》《公孙龙子》形名思想的研究。但是屠氏亦坦言,“鉴于学术传统纯粹性的原因,没有使用一个西方符号学的术语,完全依循‘古形名学’的路径展开的”[④],又如曾祥云、刘志生合著的《中国名学——从符号学的观点看》(2000),朱前鸿的《先秦名家四子研究》(2005),陈道德、曾祥云合著的《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2017)等皆是从现代符号学的角度观照审视中国古代的名学符号思想。此外还有一些著作中也涉及到先秦名学研究,如苟志效、沈永有、袁铎合著的《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纲要》(1995)第一章第一节论及的“先秦名辩思潮”;黄华新、陈宗明合著的《符号学导论》(2004)第十章中国符号学思想论及名辩符号学思想;拙作《先秦符号思想研究》(2014)对儒家、道家、名家、墨家以及法家的名学符号思想亦多有论述;王俊花的《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2018)从符号现象学的角度观照了庄子、嵇康的名学符号思想。

除了著作编著之外,有关古代名学符号学思想的研究的论文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知网上涉及名学符号学思想的论文多不胜数,我们这里选择了近年来的二十余篇涉及名学符号思想的研究论文,如曾祥云的《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2013)、《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合成思想》(2014)对公孙龙子符号学思想的研究;肖中云、张长明的《墨家、名家与儒家:三种指物观的比较分析》涉及名墨与儒家符号学思想的比较分析;祝东的《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2017)对刑名符号学思想进行了思考,《复礼与正名:孔子思想的一个符号学视角》(2018)涉及儒家正名论符号学思想,《名与实:中国语言符号学的发轫》(2018)对名实论符号学思想进行了剖析,《墨家符号思想及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基于学术批评史的探讨》(2018)对儒墨两家的符号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从刑名学到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梳理与反思》(2018)对中国古代名学符号思想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此外,一些论文尽管没有用符号学之类的名词术语,但其研究议题亦已涉及到名学符号学思想研究,如刘体胜的《公孙龙子<名实论新诠>——以“物”概念为线索》(2018),张长明、肖中云、曾祥云的《关于<公孙龙子>的论说方式及其意义》(2019),张涅的《先秦名学发展的两条路向》(2018),郑吉雄的《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义理与训诂一体新议》(2018),曾昭式的《论荀子的心学论证——以<正名>为例》(2019)等皆是。限于篇幅,诸多涉及中国名学符号学思想的研究论文没有选入进来,但这并没有忽视这些文章的意思,相反,正是因为有大批相关研究论文,才有中国名学符号学研究的兴盛与深入,而我们所选入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古人云,尝鼎一脔,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此之谓也。

 

祝东:《论形名:从语言规范到行为秩序》

祝东:《复礼与正名:孔子思想的一个符号学视角》

祝东:《名与实:中国语言符号学的发轫》

祝东:《墨家符号思想及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基于学术批评史的探讨》

祝东:《从形名学到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梳理与反思》

刘梁剑:《名言与社会政治秩序:传统与现代》 

曾祥云:《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曾祥云:《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合成思想》

曾祥云:《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曾祥云:《<指物论>:中国古代的符号学专论》

曾祥云:《<墨经>名学的现代解读——从语词符号的角度》 

曾祥云:《<公孙龙子><墨经>:一种比较分析》

肖中云、张长明:《墨家、名家与儒家:三种指物观的比较分析》

肖中云:《从尹文和公孙龙的兼名思想看其传承关系》 

刘体胜:《公孙龙子<名实论新诠>——概念为线索》

张长明、肖中云、曾祥云:《关于<公孙龙子>的论说方式及其意义》

张涅:《先秦名学发展的两条路向》

郑吉雄:《论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义理与训诂一体新议》

曾昭式:《论荀子的心学论证——以<正名>为例》

林铭钧、曾祥云:《以符号学析“白马非马之辩”》 

林铭钧、曾祥云、吴志雄:《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先秦名学》

 

 



[] 李先焜:《中国名学序》,曾祥云,刘志生:《中国名学——从符号学的观点看》,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 李先焜:《中国名学序》,曾祥云,刘志生:《中国名学——从符号学的观点看》,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 李先焜:《中国名学序》,曾祥云,刘志生:《中国名学——从符号学的观点看》,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 屠友祥,祝东:《从古形名学到语言符号学——屠友祥教授访谈》,蒋晓丽,赵毅衡主编:《传播符号学访谈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79页。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