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韩蕾著《论巴尔特: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405    2019-03-26 19:54:48

 韩蕾著《论巴尔特:一个话语符号学的考察》出版

 

作者简介:

韩蕾,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师承台湾学者张汉良教授研习符号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同时兼任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曾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捷克查理大学访问学者(2017)。主要研究兴趣为:符号学、法国当代文论、古典诗学、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等。在符号学方向下已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包括: “Juri Lotman’s Autocommunication Model and Roland Barthes’s Representations of Self and Other” (Sign Systems Studies)、《罗兰·巴尔特与中国:一个话语符号学的文本实验》(《中国比较文学》)、《“Niche”概念的符号学解读》(《中外文化与文论》)、《论罗兰·巴尔特爱之言谈中互文性与主体间性问题》(《中国文学研究》)等。

 

内容简介:

何为话语符号学sémiologie du discours?为何要研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而非其他人的话语符号学?是否存在罗兰·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这一符号学类型?能否描述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巴尔特对其话语符号学是否有理论反思与文本验证?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能否应用于分析典型的话语实践———文化对话?我们能否在比较文学方向下探视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应用?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发展前景怎样?以上是本书尝试要回答的一些问题。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理论建构与文本实践。理论建构意味着巴尔特本人并未给出关于话语符号学的系统性界定,笔者需要全面考察巴尔特在符号学领域的论述,进而尝试建立一套关于话语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文本实践则更倾向于表达一种科学实验的精神,笔者注意到,巴尔特在其1970年以后的书写中自觉地反思并补进了他的符号学思想,所以有必要对巴尔特的自我反射式的书写实践进行考察,与此同时,也有必要在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的视野下,扩展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应用之可能性;因此,在本书中,笔者尝试就罗兰·巴尔特与中国这一文化对话命题,对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解释域、解释力及其边界进行分析。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学术传统、轴心问题与立意预设     

一、巴尔特符号学sémiologie)的学术传统定位       

二、从语言系统到话语:从人际关系史看巴尔特符号学的演变历程    

三、巴尔特在法国符号学传统中的特殊地位      

四、巴尔特话语符号学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应用实验设计       

 

第二节 本书的主体结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课题写作相关文献述评   

一、罗兰·巴尔特的/与话语符号学研究的创新性      

二、罗兰·巴尔特的/与话语符号学相关课题研究      

三、罗兰·巴尔特在/与中国课题研究综述      

四、罗兰·巴尔特作品的中译本评析与翻译符号学反思    

 

第一章 从言语到话语: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巴尔特对索绪尔语言系统符号学的批判性承继与补进式  发展      

一、语言系统与言语的取舍:索绪尔语言学的阵地定位     

二、索绪尔的语言系统模式下的符号学与本维尼斯特的语义学      

三、巴尔特的超语言学设想对索绪尔符号学的补进     

 

第二节 雅各布森对索绪尔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巴尔特的影响   

一、雅各布森对索绪尔语言系统与言语概念的批判   

二、雅各布森的话语交流模式及其衍生模式      

三、雅各布森的失语症研究对索绪尔语言结构的深化      

四、雅各布森转换词研究与话语分类思想     

 

第三节 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研究及其对巴尔特的影响     

一、从回归对言语活动的讨论走向话语语言学      

二、陈述行为、人称与时态系统:本维尼斯特话语思想的核心      

三、本维尼斯特对话语语言学、精神分析及符号学的通化      

 

 

第二章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对象领域、基本内涵与模式演进      

第一节 从叙事话语结构分析看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理论雏形     

一、叙事话语结构分析与超语言学的关系      

二、叙事作品的语言系统与语言学的语言系统之间的同质关系      

三、话语语言学模式下的叙事作品分析:功能层、行动层与叙述层     

四、巴尔特叙事话语结构分析的内在逻辑演进       

 

第二节 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的分析标记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发展     

一、本维尼斯特话语语言学模式下的文学话语与书写概念      

二、巴尔特对本维尼斯特历史/话语二分法的修订       

三、德里达对本维尼斯特陈述行为理论的批判与对巴尔特的影响      

 

第三节 话语语言学模型的完善标志着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成熟     

 

第四节 模型对照:巴尔特的旧修辞学批判与新修辞学实践      

一、巴尔特的旧修辞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与策略       

二、旧修辞学的历史面向与巴尔特的共时性话语实践       

三、旧修辞学的操作代码与巴尔特后设批评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 巴尔特自我反射式的书写对话语符号学的反思实践       

第一节 罗兰·巴尔特如何书写自我———论自传书写的新面向     

一、自传书写的焦点变化与巴尔特的语言学模型      

二、自传(书写)中的人称代词消解生物我对书写的影响    

三、作为后设自传的《罗兰·巴特自述》      

四、照片/镜子/灵魂:他者的发明      

 

第二节 论罗兰·巴尔特爱之言谈中的互文性与主体间性问题   

一、《爱的言谈———片段集》的文本特征与符号学阐释的基础       

二、爱之言谈的话语主体与共时文本问题      

三、双重主体:身体与语言的交谈与互化       

四、《爱的言谈———片段集》作为想象界文本:话语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的互通(一)      

五、酷儿巴尔特的结构认同与符号壁龛困境:话语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的互通(二)        

 

第三节 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几个特殊应用     

一、突破意义固着规约的中性话语理论与实践       

二、作家风格的语言学、生物学与话语符号学面向      

三、话语符号学视野中的城市话语分析      

 

第四章 论话语符号学对比较文学的模构:罗兰·巴尔特与中国课题为例        

第一节 话语符号学视野下的罗兰·巴尔特与中国研究      

一、论断主体与言说主体的辨识:从形象学到话语符号学的转向      

二、一个传统的起点:巴尔特中国之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对巴尔特言说中国之能力与表现的模态考察      

四、色情活动与政治文本:书写与躯体的整合与悖立       

五、《中国》/中国:安东尼奥尼与巴尔特的语义场       

六、个人私语:书写者风格与俗套话语之间的悖立之处      

 

第二节 洛特曼的自我交流模式与巴尔特对他者和自我的再现      

一、重述洛特曼的文化交流模式      

二、巴尔特的他者书写与两种非语义符码       

三、作为特殊符码的文化记忆和想象       

四、巴尔特与卢梭的自传书写以及两种自主交流的模式       

五、反思语言学的地位:巴尔特与洛特曼两个符号学模式的比较     

 

结论 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学术传统、理论内涵、历史定位与前景展望       

一、话语符号学的界定      

二、巴尔特的话语符号学系统:理论建构       

三、巴尔特以书写行为实践了话语符号学       

四、巴尔特话语符号学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应用       

五、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的历史定位与前景展望       

 

附录 罗兰·巴尔特话语符号学相关大事记       

参考文献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