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易容(1978~ ),男,广西全州人,传播符号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战略传播方向博士后出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西区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基地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主要理论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理论、符号形象学;理论应用方向为品牌形象战略、城市...
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归纳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将传播视为讯息传递的“过程学派”和将传播视为“意义的生产和交换”的“符号学派”,而后者贯穿了费斯克毕生的研究经历。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意义迷失的新媒体语境下,“意义论”的价值更为凸显。本文沿着费斯克聚焦“意义交换”的路径,结合我国对“传播”这一术语的引介史,重勘了“传播”的基...
(主持人:胡易容)当代艺术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是技术,更确切地说是媒介技术。二十世纪初摄影术与电影使人类文化进入了“机械复制时代”,电视则使社会传播的根本方式突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明互联网,互联网数量最巨大的传播对象就是图像。从九十年代中期大行其道的MTV开始,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种新媒介形态的艺术,而是一种全新艺术。C...
泛媒介的叙述形态导致了叙述的广义化发展,其中图像转向与叙述转向交锋成了叙述学自我突破的关键交界面。后经典叙述学的突破涉及到文体样式、媒介形态、时间向度诸方面。通过最简叙述及诸要素的分析,探讨图像转向如何在基本层面拓展了叙述概念的边界,并推动叙述学理论扩容。以一般符号为基础的广义叙述学不单是媒介泛化和体裁扩容,更是叙述作...
国内对于传播研究的学派、范式的讨论非常多,而且受北美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较深,但大多讨论将理论范式与学派的应然指向和实然统而论之。若回到理论分类或从分节的基础层面看,作为意义维度的传播符号学研究与信息论、控制论主导的过程性科学路径形成了有效互补,而且它为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信息过剩与意义缺失的悖论提供了更具潜力的人文学阐...
符号学是正在兴起的用于研究文化传播的重要学科和方法论。本文从符号学的中西方古典样态谈起,简述了中国符号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传播学相结合的发展机遇——在第三次媒介剧变的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问题焦点正在由"信息通达"转向"意义交流"。错失了符号学两次黄金发展时期的中国学者,要形成具有世界贡献的"中国学派",应是对既基于中国问...
术语“stereotype”源于法语印刷术语“刻板”,经社会学家李普曼...
《符号学讲义》入选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
符号学概念最早是由索绪尔提出的,他预见了这门学科的出现,但...
在交流叙述中,空间以叙述的方式获得存在。空间的建构有两种方...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