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现执教于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主要中文著作有:《远游的诗神》1983,《新批评》1984,《文学符号学》1990,《苦恼的叙述者》1991,《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1997,《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1998,《建立一种现代禅剧》1998,《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2001,《对岸的诱惑》2003...
近20多年来,许多领域经历了“叙述转向”。从历史学、心理学开始,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叙述转向,甚至经济学、法学、人工智能等“准科学”,都开始采用叙述分析作为研究模式。这个转向对当今学术 思想影响深远,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人类如何把经验转化成知识,更是关系到人类心灵对自身活动与身份的基 本态度。本文认为,当代叙述学应...
任何表达意义的符号文本,小至一个表情,大至整个文化,都不得不沿两个向度构成,即组合与聚合。这个双轴观念,是一百多年前由索绪尔首先提出,它是索绪尔理论中的四个二元对立(能指 / 所指、共时 / 历时、言语 / 语言、组合 / 聚合)中的一组,在今日的符号学研究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却至今却没有被学界理解透彻。...
情感、风格、修辞,这三个概念经常重叠、混杂。风格是符号文本所有的附加符码之集合,情感是符号文本的各类附加符码之一类,而修辞( 尤其是符号修辞) 是文本的构成方式。这三者互相激发,但绝不是一回事,必须仔细区分。为了更明确这些分野,笔者仔细分析了巴尔特的名著《写作的零度》,辨明巴尔特说的“零度”究竟是指感情,还是风格,抑或...
风格是构成符号文本意义的重要成分,因此是符号学必须讨论的课题。风格研究虽然历史悠久,却留下了大量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风格的定义都不清楚。本文提出: 风格是文本的附加符码的总称,这种附加符码原是弥补口语转成文字丢失的成分的附加因素,实际上遍及所有的符号文本。风格是符号文本的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各方面区别性特征,因此风格...
艺术符号文本的主导再现理据是像似性,即艺术文本与对象之间有像似式联系,这是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本质造成的。实际上,艺术的像似性问题极其复杂,其中不可避免地混合了指示性与规约性。艺术的形象与描述对象之间,不可能是直接像似,而是拓扑像似,即弹性变形的像似。它大体上表现为四种类型:变形拓扑像似,即艺术形象是事物形象的变形;艺术家...
(主持人:谭光辉)情感现象学是以现象学研究思路对人类的情感...
符号学概念最早是由索绪尔提出的,他预见了这门学科的出现,但...
(主持人:唐小林)从符号构成的状况而言,信息社会是因其多出...
一个世纪以来,前卫艺术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物”的连续性出场,但...
碎片化既是一个数字媒介导致的生活现实,也是二十世纪社会文化...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得益于符号学的思想和应用。自1990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