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论坛符号学交流符号学讨论 → 红墨水,蓝墨水:“符号学即撒谎学”


  共有538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红墨水,蓝墨水:“符号学即撒谎学”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红墨水,蓝墨水:“符号学即撒谎学”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09 21:20:43 [只看该作者]

(赵毅衡:这篇“趣味符号学”小文,写给爱思考的朋友。“符号学即撒谎学”吗?)

 

红墨水,蓝墨水

    从齐泽克爱说的一个笑话[1]说起:说是一个前东德的工人,谋到在西伯利亚的一份工作,他知道从那里写信会被检查,所以跟好朋友约了:如果信用蓝墨水写,是真话;如果用红墨水写,就是假话。一个月后,朋友收到西伯利亚来信,用蓝墨水写的:“这里一切都好:商品齐全,食物充足,公寓很大,有暖气供应,还有很多漂亮女孩想和我恋爱。不过, 这里弄不到红墨水”。

    按照约定的解释符码,蓝墨水的信是真实的。但是没有红墨水,就没有真假的挑选。没有红墨水使真相可疑。这个笑话齐泽克用过几次,中国批评家(如罗岗,孙甘露)也喜欢用:真相本身不可得。但是体裁标志“政治笑话”施加了社会元语言,迫使这个故事成了个说假话的典范,只不过写信者最后利用密语(红墨水)点明:除了“假话真说”,没有别的挑选。

    我为此故事神魂颠倒几天,因为我觉得翻过来可能更纠缠:如果此信全是用红墨水写的,内容依旧,只是最后说“这里弄不到蓝墨水”。此时理解就被扭转过来:信如约,用红墨水说明是假的,连“没有蓝墨水”也是红墨水写的。那么西伯利亚真没有蓝墨水吗?也就是说:这封信本身可以不说谎但是选择了说谎,用红墨水写“没有蓝墨水”等于自己说“我可以说真话,但这信不是真话”?

       扩大言之,虚构的普遍规律,是红墨水写的,还是蓝墨水写的?例如电影片头或小说扉页,说“后文都是虚构,不负法律责任”,但是这个片头在文本之外,所以有法律免责效果。如果在文本之内,那么它也是虚构,也是红墨水写成,就要负法律责任。不对吗?


[1] Slavoj Zizek,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Five Essays on September 11 and Other Related Dates”, London & New York: Verso, 2002, 34.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12-04-09 21:29:44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0 21:11:08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主义是蓝墨水因为没有红墨水,现代主义红墨水因为不要蓝墨水。

前者要你信,后者要你不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1 22:44:31 [只看该作者]

6楼说:“左边的镜子设定为“蓝墨水”代表“真话”,右边的镜子设定为“红墨水”代表“假话”,”

但是两面镜子不可能有这个区别。

7楼说:“元语言层次是红墨水(假)还是蓝墨水(真),最重要”。

元语言层次已经做了这样的规约性规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2 21:33:13 [只看该作者]

“元语言镜像”!

这很有点玄理。愿闻其详。或许Escher 的画中已经有?

 回到顶部
客人(211.83.*.*)
  5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2 22:59:21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是否允许多次跨层?

    第一层次:文本——这里一切都好……

    第二层次元语言——红蓝墨水对应的真、假;

    第三层次元语言——“这里弄不到红墨水”弄不到表述元语言的墨水,无可选择;——修正或取消第二层次元语言约定;蓝墨水临时代表“假”

    如果将“这里弄不到红墨水”视为文本之内的第一层次,那么就仍然依据第二层次元语言“墨水颜色”作判断。

    如果将“这里弄不到红墨水”视为第二层次,则产生“同层次元语言”冲突,两种解释直接矛盾。——并将导致这个故事陷入诡异的不可知。

    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据的解码规则——承认往上继续跨层,还是设定元语言后,拒绝所有的内容跨层? 

按老师的说法,翻过来之后,逻辑层次不变而阅读的悬念性增加——红墨水本身是假的。但是,在解决真假问题时,不应考虑文本内容,看上去像真的,而只应考虑元语言——即游戏规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3 09:09:00 [只看该作者]

14楼说:"在解决真假问题时,不应考虑文本内容,看上去像真的,而只应考虑元语言"。

从罗素的分层原则上看,是如此。但是实际上文本可以挑战元语言,例如艺术。

14楼说的“元语言跨层”,实际上就是下层干扰了上层,对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3 14:22:13 [只看该作者]

墨水颜色是型文本体裁标记:蓝墨水是实在性叙述,如历史;红墨水是虚构叙述,如小说。

蓝墨水的信“可以”撒谎,红墨水的信本来就是撒谎。

蓝墨水的信说没有红墨水,点明有撒谎可能。我们对此有兴趣(说这是政治笑话,就是否定此事)。

红墨水的信说没有蓝墨水,本来就是虚构的一部分,与实在状况可以有关,但是本体论上无关,因为文本跳越指称。

因此,西伯利亚有没有红墨水,是一种伦理选择;

西伯利亚有没有蓝墨水,不在我们的查证范围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3 22:51:51 [只看该作者]

西伯利亚有没有红墨水,是一种伦理选择,因为是一种情节安排与叙述意义的选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5 22:10:36 [只看该作者]

17楼孙小泡说:“在文本内不断提醒“我有蓝墨水,但我不能用”,就会出现14楼说的“元语言跨层”干扰”。

是的,虚构文本,就是不能用
蓝墨水

为什么这里有元语言“跨层”呢?难道元语言本来不就是跨层的吗?或许14楼YU能够说明一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hyh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21 积分:33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8-31 23:21: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04-17 08:21:08 [只看该作者]

“假新闻”标签脱落引发的风波----墨水变色了。
 
“伸手摸”,连卡梅隆都信了

  自3D《泰坦尼克号》上映以来,有关凯特·温丝莱特在影片中露点镜头被删的说法就层出不穷,个中原因更传出多种版本。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 是:“近日广电总局对此给出了解释:‘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 ”尽管最初大部分人都将这一解释视为网友的调侃,但它很快在不少认证媒体的微博中被传为 “官方说法”,仅4月9日一天转发就达3339次。

  不仅是微博疯传,这一消息也很快进入了外国媒体的视线,连《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本人也信以为真,甚至在当地时间4月12日做客脱口秀节目 《科尔伯特报告》时还援引了这一说法。

  段子怎成真?网友详揭秘

  “我知道这是近年来最成功的假新闻了。 ”昨天,网友“豆瓣逗你妹”发布长篇博客 “一个世界级玩笑的诞生——《泰坦尼克》伸手摸假新闻的前世今生”,表示所谓“担心观众伸手摸”的解释,其实是他编造的段子,而段子的火热程度让他自己都 不敢相信,“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事实就是事实,它来自于一个即将离开大学的屌丝的寂寞玩笑和恶意吐槽。 ”

  “豆瓣逗你妹”在博客中解释说,编造假新闻段子达到讽刺和娱乐的效果,创意源自于美国,其内涵就是假新闻需要加上标签注明区别。 4月8日,他编造了这条段子并发表在人人网的相册和微博上,同时特别在段子后注明了“假新闻”三字,没想到当天晚上,附有这条微博的照片浏览量迅速攀升, 并在微博疯传,甚至还有拥有认证的媒体转发。而在转发时,大部分人和媒体都略去了 “假新闻”三字标题,“能让这个段子最终火起来的,恰恰是在不断转发过程中#假新闻#标签的缺失而给大家带来的以假当真的误解。 ”


 回到顶部
总数 1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