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叙述学课程第二次开卷测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郭清源 学号S090699
1在叙述中,叙述者提供叙述语言,视角人物提供经验。请举一个例子,其叙述语言,与提供经验的视角人物如果说话会用的语言,在语汇和风格上明显不同,像吴老太爷那样“言(或思)不如其人”。
爱尔兰作家奥康纳的短篇小说《醉汉》(The Drunkard),角心人物是一个小孩子,主人公(他爸爸)的行为都是通过他来看到的。但是叙述者的语言是混杂的,既有儿童的语言(天真,有许多土语),也有很成熟的语言,如下面一段:“这一切都在挑逗、刺激,让父亲暴露出天性中虚荣、轻浮的一面。眼见他的老友被送进墓穴,他内心产生了一种类似欢愉的感觉,有种尽了责任的轻松感,而且也不无庆幸,不管以后在漫长的夏日黄昏,他会如何强烈怀念可怜的杜利先生,但毕竟是他想杜利,而不是杜利怀念他。”这一段过于理智,明显不是一个小孩子所能意识到的,表现出典型的二我差。
2.请举一个叙述分层的例子,说明分层起什么作用。
茨威格大部分中短篇小说都采用了叙述分层,这成了他的一个显著风格。如《象棋的故事》,主叙述是“我”在船上的经历,主要是观看两次棋赛。次叙述有两个,一是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的神奇经历,由“我的朋友”叙述出来;一是B博士自身的悲惨经历。
分层的作用是将更多人的经历呈现出来,以丰富小说的内容,使小说在纵深上有所延伸。这部小说的两个次叙述,都满足了主叙述的叙述者的个人癖好:“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圃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这一点实际上是茨威格很多小说的一个主题。茨威格小说主叙述中那个叙述者通常是类似的形象,少个人情绪的表露,喜爱观察和倾听,与隐含作者的倾向也通常是一致的。这也成为作家的一种个人风格。
3.请举四个相应的例子,对比四种引语方式(中文或英文都可以)。
下面一组例子出自D. H. 劳伦斯《请买票》(Tickets, Please)
直接引语式QD:即便是穿着雨衣,他也显得相当高大敏捷。他跳上车和安妮打招呼:“喂,安妮!没淋湿吧?”(Fairly tall and agile, even in his waterproof, he springs abroad a car and greets Annie. “Hello, Annie! Keeping the wet out?”)
间接引语式QID:他俯下身来,安妮感觉到了他的呼吸,她明白,他是想吻她的唇。(He leaned over her and she felt his breath on her hair; she knew he wanted to kiss her on her lips.)
直接自由式FD:……约翰·托马斯随随便便地将手臂留在了安妮身后。啊,和约翰·托马斯一起逛游艺会是多么有趣,多么激动人心啊。(He left his arm lying nonchalantly behind her. Well, it was exciting to be at the Statues with John Thomas.)
间接自由式FID:她们对那些到站该下车的男人却是一顿好搡。她们眼里可揉不进沙子——别想找她们的便宜。(They push off the man at the end of their distance. They are not going to be done in the eye—not they.)
4. 举例说明,叙述中出现以下局面时往往暴露各叙述主体之间的冲突。请至少做两个小题:
“跳角”
“二我差”废名的短篇小说《柚子》是叙述“我”从小到大的经历,语言随着“我”的长大逐渐成熟。在“我”尚小的一段,中间有一句:“我小时候喜欢吃菜心,——现在也还是这样,据说家里每逢吃菜心的时候,母亲总是念我。”这里暴露出叙述者已经成年,不再是当时的孩子了。
“抢话”乔伊斯短篇小说《对手》(Counterparts)中有一段:酒吧男招待正站在桌旁,就朝胜利者点点发红的脑袋,用粗鄙不堪的亲密口吻说:“啊,那才是绝活儿!”(The curate, who was standing beside the table, nodded his red head towards the victor and said with stupid familiarity: “Ah! That’s the knack!”) “粗鄙不堪”是主人公法林顿在抢隐身叙述者的话。
“内心独白”,或“意识流”
“跨层”马季与赵炎的相声《吹牛》的最后几句,两人比着说自己个子大。比到最后马季说:“我上嘴唇挨天,下嘴唇挨地!”赵炎惊愕,没能继续吹下去,问马季这是怎么回事。马季抖出包袱:“我们吹牛人就不要脸啦!”吹牛人摇身一变成为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