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传媒学研究动态》网刊创立于2011年6月,每月一期,以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沟通符号学、传媒学方面的动态、最新进展为目标,每月月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寄送给大家。 目前为止,拥有固定读者数千名,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
(主持人:康亚飞)当生成式AI开始创作诗歌,元宇宙空间重塑文化展演形态,数字技术早已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人类文明传播与意义生产的新型“语法”。在此语境下,“数字人文传播与符号学” 的交叉对话,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解码数字时代文化表意机制的关键路径。
(主持人:宁晓)自18世纪以来,对时尚话题的讨论从富有人群逐渐转入了大众视野。西方学界较早展开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研究初期较有代表性的分析成果主要出现在社会学领域,学者对个人与群体间互动、社会文化习俗与审美鉴赏等方面都进行了观察分析。国内对时尚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在文化研究初期,学界受到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对时尚采取了批判性视角进行解读,但是,这种倾向性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获得了修正,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时尚文化带入现实国情与历史语境下进行客观分析,进而产生了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符号哲学,也可以称作“符号现象学”,讨论意识如何创造我们在其中生存的“意义世界”,主要课题是检查意识与意义的各种关联方式。 “意义世界”的概念是康德提出的,后世有许多变体:皮尔斯的“符号世界”、维特根斯坦的“事实世界”、胡塞尔和伽达穆尔称的“生活世界”、尤克斯库尔的“周遭世界”、海德格尔的“存在世界”等等。本文称之为意义世界,没有越出前人的理解范围,只是从一个新的方向重新审视这问题,这就是符号现象学。
(主持人:薛晨) 人类的心智和行为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宇宙间最复杂、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但人类只有通过自身的心智和行为才能认知和了解自身。意义作为人的主观与客观之联系,是心智存在的理由。而符号学就是一门关于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被认为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来表达,符号的用途就是表达意义。因此,符号学一直就在关注认知问题,它所讨论的大多数问题中都可以发现其中的认知特征。特别是皮尔斯,他实际上就是最早讨论符号认知问题的理论家这一,这也就是为何,认知符号学在国内发展初期,一直被等同于皮尔斯符号学与认知...
(主持人:陆健泽)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亚文化是指通过份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附属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相比,亚文化在文化权力关系上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文化整体内占据次要的部分。多样化社会群体的存在是亚文化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群体、年龄群体、方言地域群体、宗教群体、民族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亚文化。
电影自1895年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以来已走过120个年头。而电视事业肇始于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亦距今已走过了79个年头。相较新媒介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媒介的发展历史确实不短。但是,无论在日常生活及娱乐中,还是在对这两种媒介的学术研究中,似乎人们的热情均未减弱。 在影音媒介当道的当今,尽管新媒介相当发达,但勾人眼球的无非仍是电影、电视及其在新媒体中的各种新样态。 本专辑在延续对二者讨论热情之同时,主要探讨电影、电视在符号叙述学方面发展的一些近况,并推荐8篇相关文章,作为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