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皮尔斯为符号学打下的基础,已经取代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成为符号学主流的源头。其中原因,首先是因为皮尔斯对形式的本质见解独到,使符号学能成为“人类科学的数学”。皮尔斯的三元体系,自觉地向无限衍义开放。他对人的思维接近“真相”的潜力的信心,以及他对“探究社群”的独特见解,让符号表意成为凝聚社会的力量。皮尔斯生前研究环境不利,他的论说过分散乱,尽管他的著作不容易读,回到皮尔...
文章是一次语言符号学的冒险, 即通过语言来反思语言, 而且这个反思基本上是批判性的, 甚至是否定性的。 为更好地理解语言, 我们需要超出语言本体观, 并走出 “工具论” 和 “传输论” 的观念桎梏。 不妨将语言理解为 “语言活动”, 即语动 ( languaging)。 它是一种具身性的构义活动 ( embodied ...
中性符号学崇尚大符号概念,消解了语符号与象符号的二元对立,为研究符号学的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范式。广义的符号与主体感知、意义及生活世界相互交织,使得符号与认知产生深层次的关联。借鉴后现代体验人本观中“体认”的概念,本文尝试提出体认中性符号学这一新兴交叉方向,并从认知生态位、空间区域位、社会建构位、文化叙事位视角阐释中性符...
人工智能不是魔瓶中放出来的不可控制的神灵,不是一个不可直视的神秘存在,也没有给人类带来终极审判,人工智能是人类自己造就的力量。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它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极其高效的意义活动:它解释疑惑,回答问题,提出方案,准备条件,将在各种场景中广泛应用。只要人类不把最终权力交给它(诸如行动权、开火权、指挥权等),它会...
文章对翻译符号学和符号翻译学两个跨学科分支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分析,回顾符号学和翻译研究的“联姻”,发现二者交叉研究的焦点,总结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前瞻性预测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符号学与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对话与融通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雅可布森于1959年提出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因存在界限不清、层次错置等逻辑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一直受到国际学界的批评,但这些反思性作品依然存在以文学作品的狭义语际翻译为重心,忽视了同一民族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范畴内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有形符号与无形符号之间的符号活动和符指过程。因而有必要参考洛特曼于1984...
翻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以符号转换为研究对象的符号...
近以ChatGPT-4o为代表的聊天智能的快速迭代,智能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论。或许可以从符号学一...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物符号,即被认为携带意义、并以物为符号载体的感知物。此感知...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