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杨利亭评方小莉《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方小莉的《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是一部卓有成效的叙述理论与文本分析实践的学术著作。通过重访叙述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方小莉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了叙述学分期的重大意义。

 

杨利亭评方小莉《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方小莉的《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是一部卓有成效的叙述理论与文本分析实践的学术著作。通过重访叙述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方小莉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了叙述学分期的重大意义。

在重新梳理和阐释原有新旧叙述学理论的基础上,方小莉还对原有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有效补充,比如,在梦叙述研究中提出隐含作者,在对小说文本分析中又提出独到的“孪生隐含作者”这一新的观点。从叙述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角度来说,《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这部学术著作不可等闲视之。方小莉的这部叙述学理论专著,是对经典叙述学、后经典叙述学和符号叙述学这三个阶段的综合审视和成功实践。同时,不难发现,任何叙述理论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不断阐发,不断增补和拓新的过程。理论总是以指导具体的应用与实践为旨归,反过来说,文本的不断更新与流变也是促使理论不断革新和开掘的动力所在。

 

一、叙述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叙述学主要经历了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两个阶段。经典叙述学聚焦于对小说文本的封闭式的研究,也即,局限于对文本形式的研究,对于文本以外的诸种影响因素,则不予关注;后经典叙述学突破了经典叙述学的研究范式,将关注点放在对文本的生成和文本语境的阐释层面,同时,后经典叙述学更具包容性,打破了原来叙述学的体裁和门类限制。但是,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都局限于对文学文本、尤其是以小说为研究核心,强调故事叙述的过去性。

 随着叙述学的不断发展,东西方叙述理论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叙述学理论的局限,即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突破,无法走向广义的叙述学阶段。他们大多数都固守在传统的叙述修辞层面,更关注以小说为核心的文本形式和体裁的研究,而对于影视、广告、戏剧等多媒介呈现的文本叙述方式鲜少关注,尤其是对于梦叙述的真正研究——在国内学者赵毅衡之前,基本无人系统涉及。

跨学科叙述学理论研究的真正实现源于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的诞生,这标志着叙述学迈入了新的研究阶段,叙述学的第三阶段。广义叙述学,又称符号叙述学、广义符号叙述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发展前景的新叙述学理论。

 

二、方小莉之叙述学理论与实践

 方小莉在其《叙述理论与实践》中,以叙述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作为划分章节的标志。对应叙述学三阶段,此书分为三章:(一)经典叙述学;(二)后经典叙述学;(三)符号叙述学。方小莉主要以美国现当代小说文本为分析对象。

 在每一个章节的前半部分,方小莉都以梳理具有争议的或关注不足的叙述学概念开始论述。

第一章“经典叙述学”,主要就叙述学中的聚焦和叙述分层作为阐发对象。聚焦概念主要应用在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分析中,分别将其设定为“固定式聚焦”和“多重聚焦”。叙述分层概念所应用的对象是赫斯顿的经典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主要分析了该文本叙述分层的文化功能。

第二章,“后经典叙述学”,主要关注了叙述转向以及现代文学叙述中的空间形式和小说中的叙述交流,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时间的线性发展作为叙述脉络转变为对文本多重空间并置与重叠的叙述呈现方式:时空交错,难以切割,将无数个空间置于当下。方小莉选取的文本分析对象分别为艾丽斯·沃克的《殿堂》中的空间叙述形式和波勒·马歇尔的《褐姑娘,褐房子》中的叙述交流(通过不断地为彼此讲述故事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叙述交流同时还选取了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分析其女性叙述交流的困境。

第三章,“符号叙述学”,主要就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小说体裁研究,梦叙述研究和伴随文本进行了梳理与观点补充。首先,梦研究主要是纯理论的综合分析,着重借鉴了赵毅衡先生在《广义叙述学》中的观点。在梦叙述研究中详细阐释了隐含作者,隐含读者和梦叙述,并认为隐含作者和叙述者都是隐形的叙述声音所在,二者的价值评判完全一致,认为梦叙述完全不受现实价值评判的束缚,无需对现实负责。其次,在对格洛丽亚·内勒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的对照分析中,方小莉提出了新的概念“孪生隐含作者”,也即,当同一作者的两个文本的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发生了对立与冲突,同时,二者又在对立中实现互补。最后,关于伴随文本的应用分析对象主要是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中的显性伴随文本,即,探讨小说中多次运用题词和颂歌所担当的副文本叙述功能。同时,以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分析了前文本对海勒创作的重大影响。

 

三、评价与总结

方小莉的《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是一部卓有成效的叙述理论与文本分析实践的学术著作。通过重访叙述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方小莉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了叙述学分期的重大意义。同时,不难发现,任何叙述理论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不断阐发,不断增补和开拓的过程。理论总是以指导具体的应用与实践为旨归,反过来手说,文本的不断更新与流变也是促使理论不断革新和开掘的动力所在。

方小莉的《叙述理论与实践》主要的应用对象为小说,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小说的叙述策略与形式的审视和思考,重访了叙述学的发展历程。但是,笔者认为,还可以真正的打破体裁和媒介限制,对不同的叙述文本进行宏观把握,比如,可以进一步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和戏剧等不同演示文本进行共时分析,以小说《紫色》及其同名电影举例来说,完全可以将小说置于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以及符号叙述学三个阶段进行综合回视与理论分析,从而进一步凸显不同阶段的叙述学理论的区别性特征,同时,在此过程中,小说文本的意义也会持续地生成和扩充。这样,叙述学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才更具有双向互动性和普泛性。

 

参考文献:

赵毅衡(2013). 广义叙述学.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赵毅衡(2013).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方小莉(2016). 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