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俐,1953年出生于鞍山市,祖籍吉林省九台市。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著作主要有《隐秘的历史河流》《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文学“如何”...
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的文学功能研究环节的考察与初步分析。文学功能与批评标准、价值观念等三者是课题研究的三个领域。标准和价值观念均依据实然性和应然性两种逻辑展开。文学功能研究,只具有实然性的,盖因应然性文学功能属性即是应然性文学价值观念。实然性文学功能考察...
2018年6月15~17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上海《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教授出席并致辞。...
社会科学报第1608期刊发了赵宪章教授的《“上手性”:文学理论的价值参照》一文。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认为,“上手性”也可作为文学理论反思或文论书写的价值参照,但认定“接地气”为“现实性”的近义词,以及由此认为“接地气”意味以现实为参照反思文学理论,则有商榷余地。...
论文以特殊群体“七七级”怀旧性聚会和围绕聚会前后同学群为对 象予以符号学分析,得出了怀旧性聚会作为标出性符号,围聚会期为非标出性符号。 两者之间的中项具有向作为聚会期这个标出性符号趋势与可能,进而借助哲学和伦理 学理论分析和阐述了翻转的可能性,乃为人性向人格升华的特质,以及升华凭借的理 性。...
本文梳理美国“法律与文学”的发生及研究的不同侧重点、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的研究现状与走向等,着重考察如下两个研究取向:其一,针对中国“法律与文学”研究领域发掘文学作品内涵的实践性研究路向的性质与特点,引申出“故事陈旧而有用”的思考;其二,针对美国以努斯鲍姆为代表的侧重文学对社会正义观念和司法中立建设的研究,考察其学术背...
赵毅衡专注于意义的形式研究凡50年,《赵毅衡论意义形式》摘引...
(主持人:胡易容)当代艺术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是技术,更确切...
在交流叙述学视野下,空间的存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