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徐克评姜得胜《符号与教育场域关系之研究》

古今中外对于“教育”的定义十分庞杂,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思想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按照国家意志,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徐克评姜得胜《符号与教育场域关系之研究》

作者:徐克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978    2017-03-21 23:12:58

 

一次建构教育符号学的尝试

——评姜得胜《符号与教育场域关系之研究》

 

作者:姜得胜

书名:符号与教育场域关系之研究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2

ISBN978-957-748-499-4

 

古今中外对于“教育”的定义十分庞杂,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思想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按照国家意志,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讲,教育的对象是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而人又是什么?这是人类几千年来不断思考且人言言疏的问题。上世纪40年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给“人”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国内的符号学家赵毅衡先生也认为“符号是人作为人存在于世的基本方式”、“符号学就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教育活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意义活动之一,当然应该纳入符号学研究的视野。并且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始终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是符号的一种,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因此,教育活动的对象与开展都跟符号息息相关,离开了符号,教育理念就无法建立,教育思想就无法传播,教育行为就无法实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教育活动对于我们抓住教育的本质,确定教育的目标,完善教育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教育符号学的开展在国内起步较晚。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程然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姜得胜教授在其所著《符号与教育场域关系之研究》一书中对教育符号学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正如姜教授所说,学校是一个充满符号的公共场所。探讨学校普遍存在的校园符号,研究符号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光能弥补昔日此理论研究领域的几乎被忽略之憾,还能通过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妥善规范经营符号的教育价值与功能,以整合发挥教育之最大效能。

在书中,姜教授首先从语言、文字、艺术、政治、法律、文学、宗教、媒体广告、社会阶级等等层面切入,对符号学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各领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以彰显和体证教育符号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凡是校园范围内具有象征、表情达意之功能的事物,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有声还是无声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人为的还是自然的,都被纳入到他的研究视野。这些校园符号又进而被分为“动态室内校园符号”与“静态室外校园符号”两大类别,并以后者为研究重点。姜教授所说的“室外校园符号”是指在教室外足以有形无形,直接间接地影响师生意义活动的静态符号。诸如铜雕石像,校舍建筑,花园苗圃,标语口号,物资摆设,亭台楼阁,文化走廊,纪念碑文,甚至石头布置,一草一木等等,在他看来都具有静态符号意义。而像校名、校歌、校训、校徽和校旗这些能够凸显异于外校之特质的学校特殊符号,也被他收入到“室外校园符号”范围当中。姜教授采用“档案资料查阅”、“访谈”、“照相”、“会话分析”等田野考察形式,对这些校园符号进行了细致翔实的考察,并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一一分析解读了其内涵。他还通过分析“共同性的”与“特殊性的”校园符号类型与内涵,深入探讨了校园符号与社会变迁之关系,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敬佩。

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符号不但是人类一种沟通的媒介,而且深具意义内涵力量。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符号互动的历程,而学校教育的流程亦是校园符号互动的过程。在学校中,师生要借助校园符号以完成教学活动流程。因此,校园符号的安排、设计与运用,将对学校教育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姜教授也深信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学校教育流程进行深度广泛的思考反省,必将对教育之效能的提升有所裨益。在国内教育符号学发展还不够完备的今天,姜教授的这部研究专著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教育符号学的一个新角度,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赵毅衡(2011.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