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李妙玲评胡一伟《戏剧:演出的符号叙述学》

作为六大艺术门类之一,戏剧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有关戏剧的观念和戏剧的演出形态不断变化,也使得人们为其下过诸多定义,总体而言均说明了戏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胡一伟在《戏剧:演出的符号叙述学》一书中用“处处皆有戏”、“既生便入戏”、“人生可如戏”、“假定方为戏”、“变脸可言戏”、“虚构方为戏”六个层次来阐释日常生活与戏剧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戏剧与日常生活、社会规约的密切联系和对大众的影响,同时也划定了本书的研究范围——属于虚构型体裁的戏剧艺术。

李妙玲评胡一伟《戏剧:演出的符号叙述学》

作者:李妙玲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064    2021-11-07 14:05:58

 

李妙玲评胡一伟《戏剧:演出的符号叙述学》

李妙玲

作为六大艺术门类之一,戏剧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有关戏剧的观念和戏剧的演出形态不断变化,也使得人们为其下过诸多定义,总体而言均说明了戏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胡一伟在《戏剧:演出的符号叙述学》一书中用“处处皆有戏”、“既生便入戏”、“人生可如戏”、“假定方为戏”、“变脸可言戏”、“虚构方为戏”六个层次来阐释日常生活与戏剧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戏剧与日常生活、社会规约的密切联系和对大众的影响,同时也划定了本书的研究范围——属于虚构型体裁的戏剧艺术。

本书结构清晰,分为引论、主体内容、余论三大部分。作者在引论部分阐明了作此研究的缘由、对“戏剧”和“叙述”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简述了戏剧演出符号学的潜在发展历程;在余论部分则对戏剧演出的发展与其产业化可能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除引论和余论外,主体内容分为 “戏剧演出的文本”、“戏剧演出的叙述者”、“戏剧演出的空间”、“戏剧演出的叙述时间”、“戏剧演出的媒介”和“戏剧演出与观众”六大章节,作者先梳理了各家观点,并在归纳总结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从戏剧演出的要素构成、两次叙述化过程角度切入,对书中作者所述的主体内容进行整合论述。

“一出好戏”要素构成

叙述者、空间、时间、媒介、观众是戏剧演出中不可缺少的几大因素,它们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一同影响着戏剧演出的叙述文本。

关于叙述者。本书对于叙述者的论述建立在广义叙述学的基础上,受戏剧演出体裁特征及风格的影响,戏剧演出的叙述框架活动于人格-框架叙述者二象形态中。其中,叙述者的框架性最为典型,它是戏剧表演文本化、类型化的关键所在。而“人格化”的框架叙述者则往往以直接评论与拒绝评论、借助次叙述者和人物身份、利用展示的方式与内容等途径显身。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所表达或暗含的价值观与隐含作者的不一致会造成叙述之“不可靠”,不可靠叙述的极端则是“反讽叙述”,若是运用得当,对戏剧演出文本意图意义的传达有着巧妙的修饰效果。

关于空间。布鲁克、于贝斯菲尔德、胡妙胜、胡志毅等学者对于空间形态的探讨大多涉及了戏剧演出的叙述策略及效果研究,故而作者从戏剧演出的两次“叙述化”过程入手,将空间类型分为被展示的戏剧演出空间和被感知的戏剧演出空间,论及不同空间维度、程式化和创造性等因素对空间感知施加的影响。

关于时间。汤佩逸分析该问题时突出了戏剧区别于其他类体裁的不同之处;陈建娜的探讨突破了经典叙述学学理对叙述时间的理解,也考虑到了演出体裁的特殊性。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路径及划分方式都不太一致,但主要探讨的还是文本被叙述时间与叙述行为时间、叙述文本内外时间间距三方面。考虑到戏剧演出的演出时段、叙述行为时间、被叙述时段与接受时段同步,以及上文提及的空间因素赋予叙述时间的空间感,本章的论述着重强调演出文本有别于其他体裁的时间特性。

关于媒介。包括柯赞、胡妙胜、于贝斯菲尔德和纳尔摩尔在内的多位学者研究演出媒介的角度都不尽相同,但在某种程度上都揭示了媒介符号的物质性与寻常性。鉴于演示叙述媒介有着非特有性、呈现性、身体性等特性,作者认为“寻常”之物(事)主要是通过被赋予感情以注入新的意义,或是通过组合方式及聚合方式被改变其原有语义两种途径转换成符号(物-符号)媒介,其中,叙述框架是其从“寻常”到“特用”的关键所在。此外,作者还阐明了视觉、听觉和碰触的媒介交流渠道以及敬畏与喜悦、迷醉等影响交流与获意方式的情感。

关于观众。作者发现,中西方对于观众的重视程度不太一致,但都认可观众反应(行为)对于戏剧演出的影响。鉴于观众之于作家、导演、演员等都有着不同的因素需要考量,作者由此阐明了观众的三种主要功能,即阐释评价的功能、观演交流功能和二次叙述功能,同时这三种功能的发挥也离不开观众(意识)在演出区域内外和文本交流层之“在场”、“缺场”,而这也与观演距离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带来了观众“旁观”、“浸入”还是“交流”的问题。

两次叙述化

从叙述角度考察戏剧演出的整体过程,叙述文本的最终形成一般需经历两个叙述化过程:发生于文本构成过程中的一次叙述化和发生于文本接收过程的二次叙述化。而在这两次叙述化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的完成几乎都要将叙述者、时间、空间、媒介和观众几大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在剧作家所作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首先需考虑到具体可见的物理空间及可被观众感知到的空间。由于戏剧演出是向观众展示的,导演在进行舞台设计和场面调度的时候需合理地运用空间,这关乎到剧本的风格呈现、演出的叙述效果和观演交流的方式及程度等等,加之被展示的空间和被感知的空间不一定一致,如何利用“程式化”规约和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想象去最大程度丰富演出空间的意义显得至关重要;受前述空间因素的影响,戏剧演出的叙述时间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感”,主要表现为情节时间性展开的空间化和演出场面时间性展开的空间化,二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同时“空间感”的感知也使得观众能够察觉出叙述空白的存在。在一次叙述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叙述手法的运用会形成情节时间性上不同的空间结构(比如空间回环和空间并置),演出风格形态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空间结构的形成,这些都会作用于观众对于文本的接收,而如何恰当地设计叙述空白,以及巧妙地应对演出过程中可能会意外出现的叙述空白也会影响到演出文本的意义表达;作为叙述的发出者,对于叙述者的选择与设定直接关系到文本意义的传达;媒介的“非特有性”及相关作用因素也是一次叙述化过程中需考虑的元素,选择并促使“物”转换为“符号”,让其在戏剧舞台上产生新的意义,并借助框架的阻隔作用影响观众对于演出媒介的思考,从而作用于对整个演出文本的接收与诠释;在观众因素方面,鉴于观众是戏剧的本质,一次叙述化过程中对于所有构成元素的考量都是希望能将文本的意图意义传递给观众,以期获得共鸣或是不同的诠释与解读。事实上,这五个因素在整个过程中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的文本则有待观众进行二次叙述化。

由于解释出文本中的情节,是叙述体裁的文化程式的期盼,观众在诠释导演文本(舞台演出文本)时,受该作用“期待视野”的影响,不仅会链接到文本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还会被自身情感、所处语境等难以被提前确定的条件所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出文本的形成过程中,观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仅可以作为次叙述者和参与者填充叙述者框架、影响演员表演和演出进程,是一次叙述化过程中主要的被考量因素,也可以填补“空白”、解释文本,是二次叙述化过程中的活动主体。

简言之,由于戏剧演出的一次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演出文本的形成充满着不确定性,上述“一出好戏”中的五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于该过程中,影响着文本最终形态的形成。

结语

诚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戏剧演出的重要地位日益下降,电子屏幕和大荧幕中上演的文本往往更能夺得观众眼球,但戏剧演出现场所具有的活力与感染力是难以被取代的。在此,笔者想以作者引用的海德格尔之“去蔽说”来加以说明戏剧演出产业化的可能。

海德格尔的“去蔽”强调跳出主客二分的思维,从万物相融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把“物”当作“为我所用之物”,因此画框所起到的隔断作用使得接受者在释义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跳出主客二分,在该叙述层次中去真正思考“物”之本真,这确乎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共同功能,因此海德格尔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但是戏剧演出具有着不可比拟的现场感,不管观演双方是否会进行交流互动(实际上加强交互性也成为目前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强有力的方式),观众都能在现场亲自参与演出文本的最终形成,这份体验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愈发难能可贵,也就使得戏剧的生命力得以保存,使得戏剧演出产业化成为了可能。

综上,本书从符号叙述学角度切入研究戏剧演出,填补了符号学及叙述学领域中研究戏剧的空白,同时利用该研究角度的理论优势,审视戏剧演出乃至演示性体裁形态的发展过程,阐明了戏剧演出文本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对戏剧演出产业化发展的论述也为戏剧演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破局之道。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著.广义叙述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世英著.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