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2016年国际传播学会年会后会征稿启事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浏览量:2705    2015-12-23 21:36:32

 

会议主旨与内容

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互联和融合,导致传播方式和关系的重组,从而激起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说这种变化在前几年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重组,那么,近些年则进一步波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方式。可以这样说,新媒体已经全面介入并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政府新近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等口号,不仅表明新媒体的影响已经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而且在这样的推动下,新媒体的兴盛和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深远而全面的变革,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从媒介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媒介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和交往互动的空间。由此,随着媒介及其传播实践越来越卷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介入一个总体的社会和文化的建构,就必然会产生一个“媒介化”的过程,一方面使原有的一切发生变革和重构,另一方面,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想象和理解,产生新的文明(Krotz, 2009),展现出媒介形式如何“介入”当代生活的不同层面,特别是诸如政治、文化、宗教、教育等建制化的社会实践(唐士哲,2014)。

但是,我们的会议设想以“媒介化”为视角,并不是要来验证被欧美传播学界视为近六十年来对于“媒介理论”一个主要翻修的“媒介化”理论,而是因为,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状况,为考察“媒介化”理论提供了别具一格的现实场景。首先,至少从全球范围看,新媒介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之迅速之明显之激烈之全面,中国即便不能说是一个唯一的特例,但至少可以说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其次,更进一步地,是因为中国当前发生的数字革命,显露出欧美现有“媒介化”理论未能触碰的重要方面。因此,扎根中国本土经验的新媒体研究,有望拓展欧美现有的“媒介化”理论,在这个层面展开中国传播研究与欧美理论的对话、交锋。例如,有四亿活跃用户的“微信”,整合了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等各种传播方式,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支撑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聚合了以中国大陆为主体的全世界华人,创造了新媒体传播的中国模式。“微信”、“移动客户端”模式不仅激发了最新一轮的中国传统大众媒介的新媒体转型,更带动了各种社会机构如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等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浪潮,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中蔚为壮观的中国社会场景。

基于此,“媒介化”理论在中国经验中,关注重点不再仅仅是媒介机构,“中介”也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媒介机构引发的动态传播过程,我们更希望重点关注嵌入日常生活的个人移动终端应用,及其对所有类型的传播方式、传播过程的整合。新媒体支撑的传播构成了中国人的存在方式,以及整合各种时空的社会场景。中国场景中的这种互联网实践,不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媒介化”,也不同于欧美世界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化”。我们希望借此丰富和拓展“媒介化”理论的内涵,进而突显传播作为连接主客体(人与世界)的中介化实践,推动着人类正在经历的由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向之后的“交流转向”(延森,2012),这一转向致使传播(不是媒介机构)成为当前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基础要素。

藉此,我们将这次会议的主题定为:“媒介化:数字革命与中国场景”。为了方便与会者,同时也是根据我们对于新媒体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了解,提出以下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1、媒介化:新媒体与中国社会治理

2、媒介化: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业的“媒体融合”

3、媒介化:新媒体与中国城市的沟通

4、媒介化:新媒体、社会舆情与话语意义的竞争

5、媒介化:新媒体与中国公共传播

6、媒介化:全球网络与中国社会的对外交往

7、媒介化:新媒体与民众日常生活

会议基本情况

主办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

组织委员会

尹明华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孙玮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黄旦教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李双龙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周葆华教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

邱林川博士

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常务理事

语言

会议工作语言为英文和中文两种。

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会议期间的食宿由主办方提供,往返交通自理。

学生论文奖

依据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IRC)的传统,本次会议设立学生论文奖(如是合作论文,要求所有作者均为在校学生),经CIRC委员会评定后颁发奖励。

论文提交与日程

欢迎新闻传播、人文社科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学者、学生参与本次会议,投稿形式与日程安排如下:

201621日,提交论文摘要(英文500字,中文1000字)或Panel计划(英文1000字,中文2000字)至会议邮箱ica2016@163.com,请采用Word格式(文件名及内文不得出现个人信息资料,个人资料请另文保存)

2016310日,完成匿名评审,陆续发出录用通知

201661日,提交论文摘要者递交全文。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