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林教授,男,祖籍河北南皮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长期以来致力于中西哲学及其比较研究。现为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哲学》编委。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观念——纯粹现象学一般性导论》、《中西哲学比较论》、《我与你和我与...
中国古代哲学是 一种有别于西方传统 的意识哲学的“身体哲学”,中国古代的符号 系统也是一种有别西 方传统的意识符号系 统的“身体符号”系统。这种“身体符号”系统 最初发端于《周易》这 一中国古代的“元符” 里,并以一种源远流长、源流不二的方式体现在一切 中国古代的文化形式之中。其中,中国古代的中医 理论可以视为其最为实...
中国传统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本体”的哲学。通过对早自《周易》时期晚至明清的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哲学意义上的“情”可以概括为三重意蕴,即“身心一体”之情、“人我互欲”之情以及“男女相感”之情。这种情的三重意蕴的分析不仅是一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哲理分析的结论,而且其中每一个定义都以一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为...
...
中国近现代既是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的时代,又是一"各思以其道易天下"的时代。然而,撮其旨归,该时代虽其道各异、观念纷呈,其言其说却始终未越语用学而非语义学思想之维。美国著名学者陈汉生(Chad Hansen)说:"中国思想集中于语用的研究。因此比较而言,中国思想较少关心语义上的真假,而较多地关心语用上的...
正如《说文》"爻,交也"这一释义所指,以"爻"为元符的《周易》实质上指向了阴阳之交,并且《周易》的"近取诸身"的致思方式又决定了,这种阴阳之交最终体现为人类的"男女之交"。这种"男女之交"隐含着一切人际交往的历史和逻辑上的真正隐秘,也使一种亦社会亦自然的"生命交往"方式得以确立,并最终易、礼相通地使《周礼》中礼物"象...
翻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以符号转换为研究对象的符号...
近以ChatGPT-4o为代表的聊天智能的快速迭代,智能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论。或许可以从符号学一...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物符号,即被认为携带意义、并以物为符号载体的感知物。此感知...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