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齐泽克《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

齐泽克这本书的国内译者学者季广茂用八个字评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此处的颠倒和混淆,是以传统的中国逻辑中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可以看见,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实质上与中国逻辑中的关注到的领域和焦点是大相径庭的。

评齐泽克《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

作者:张颖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5245    2012-03-23 11:45:08

似是而非  似黑而白

——评齐泽克《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

    齐泽克这本书的国内译者学者季广茂用八个字评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此处的颠倒和混淆,是以传统的中国逻辑中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可以看见,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实质上与中国逻辑中的关注到的领域和焦点是大相径庭的。

    拉康的理论,总是披着神秘的哲学外衣,令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拉康认为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被结构化了的”。而他的主体理论,在国内许多的研究者看来实质是一种“无意识主体”。正是这种“无意识主体”和笛卡尔式的“我思,我在”的主体的对立,使得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与传统的西方哲学迥异的一枝独秀。

    之所以强调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的逻辑和西方的实证式的主体理论的差异,是为了突出拉康理论的学术价值和研究难度。而齐泽克对于拉康理论的“去神秘化”的精准阐释和准确使用,为学界的拉康研究打开一扇窗。而齐泽克的这种普知的行为,更是可圈可点。而《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这本书正是这样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与译者季广茂先生的造诣颇深的语言功底相关,齐泽克的《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的中文译本中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一反拉康文集译本的艰涩难懂。齐泽克的这本书,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可读性与趣味性并存。

    暂时不谈齐泽克《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在对希区柯克的诡谲而优雅自如的电影叙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分析,在他的另一部著作《不敢问希区柯克,就问拉康吧》更是将拉康理论和希区柯克的电影叙事的双重研究互证发挥到极致。仅从齐泽克选择阐释的拉康理论来看,在《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雅克·拉康》中,他关注到的并非拉康对三界的区分,而是拉康理论中的“现实”(reality)和实在界(the real)的区分。

     拉康对于实在界的区分采取的是一种拒绝否定的办法,既不属于想象界,又不属于象征界的,就属于实在界。而拉康所谓的实在界的特性,在《拉康文集》中并未有定论。而到了齐泽克,他将实在界的本质单独提出,来确立拉康的所谓“实在界”维度和它的不同模态,通过实在界的回归、应答和现身来将其与现实做出本质的区分。

    在齐泽克的理论解释之下,我们所谓的“现实”是符号性地结构起来的,是幻想空间在填补了实在界的“黑洞”之后的剩余,它只是一种梦境的残余和补充。这一结论,其实与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的关于梦如何形成的观点是殊途同归的。拉康-齐泽克的无意识理论中,之所以认为梦境反应了我们的本质,那是因为在梦中,在无意识的作用之下,我们实质是在与自身的“欲望的实在界”对话。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说,现实是最大的“幻象空间”。

    齐泽克是通过深入阐释拉康的“小客体”如何作用以及如何来捕捉小客体来说明“实在界”的。这也是齐泽克在这本书中阐释的核心概念。小客体无法去感知和把握,它是空洞的,是实在界的残余,是符号秩序上的黑洞,与欲望直接相关。它只是某种空白,供主体将欲望投射在其之上。实在界是一种心理现实,现实只是幻想空间在填补实在界的“黑洞”之后的剩余。而能否将实在界和现实区分开来,在齐泽克看来,也成为判断是否人是否心理健康的标准。齐泽克甚至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都是精神分裂的,也必须是分裂的,因为他能够区分现实和实在界,而精神病人,现实和实在界是融为一体的。

    而主体是如何将幻象投射到小客体之上,而这样的幻象空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齐泽克运用此理论对于爱情的阐释更是标新立异。他首先认为是欲望设置了客体,而非先有客体,再产生欲望。小客体作为欲望的化身,它所具有的实证属性只是假象,是纯粹的外在表象。

    爱情的产生,并不是先存在着某个对应的人,然后我们爱上他,而是正是这个人恰巧进入主体的幻象框架。这个人的实证属性(身高、体重、学历、家庭背景),是欲望回溯性地设置出来的,是欲望的结果。从欲望产生到将欲望透射到幻象空间之上的过程,也就是爱情产生的过程。他与被爱者的个体的实证属性是不相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无法去细致地说明究竟是如何爱上某个人,或者爱上某个人的何种品质。由此齐泽克下结论说“爱之为爱,并不在于爱客体的属性,而在于爱客体身上深不可测的未知数(abyssal X),即难以言表之物。”

    本身没有内容的小客体,只是某个空白,是供主体来投射幻象的。小客体的存在正可以用来解释主体对某人或某物狂热的迷恋。而齐泽克未言明,我们却能够推导出来的是,在一段爱情关系结束时,所谓的移情别恋正是由于曾经的某个对象提供的幻象空间转换成平淡无奇的现实,现实和幻象之间的鸿沟被弥平,欲望无法安身立命。而只能重新建构一个幻象空间,供主体来投射其多余的欲望。

    拉康-齐泽克理论改变了我们审视世界的视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齐泽克自成体系、令人叹为观止的阐释尝试,无不在挑战我们对世界习惯性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谓的是与非,黑与白,皆处在一个巨型的阐释漩涡之中,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其实只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读罢此书,我被笼罩在巨大的幻象感之中,所谓现实,如果终究只是幻象的残余,那在现实的困境之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岂不是只是经历了“一场游戏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