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项能力与冲动是与生俱来而又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叙述。离开了叙述,人类将无法表意,无法交流,甚至人类的历史也将无法留存。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叙述活动,但叙述本身被看作一门学科,还只是近50年的事情。

评《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作者:齐千里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390    2013-03-21 12:28:19

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项能力与冲动是与生俱来而又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叙述。离开了叙述,人类将无法表意,无法交流,甚至人类的历史也将无法留存。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叙述活动,但叙述本身被看作一门学科,还只是近50年的事情。

叙述学是随着20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俄国形式主义及英美新批判慢慢浮现,借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浪潮而正式诞生。从各个方面来说,叙述学还都只能算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就更是如此。不得不承认,比起其他学科,它相对年轻而又“不成熟”,但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的“不成熟”,决定了它的大有可为;而年轻,又让它注定充满活力。不论是它的实用性、重要性、可开拓性以及某些层面上相对的易懂性,都吸引了国内的大批追随者和学习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90年代开始,叙述学慢慢渗入国内的几乎所有人文社科领域,被引入到了大量其他的文化研究方法之中(当然,这也是从经典叙述学、小说分析转向后经典叙述学,狭义叙述学转向广义叙述学的标志),并如火如荼地发展。不论是学者还是学生,都对叙述学理论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学术研究毕竟不能仅凭借热情,学术理论的发展毕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活力,大有可为也毕竟只是未兑现的空头支票。对于刚入门或正要入门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那么这时,就需要一本合适的既具普及性而又具专业性的教学用书。在现有书籍当中,谭君强先生的《叙事学导论》便是较为合适的一本。

谭先生的《叙事学导论》,副标题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其重点在前者上。全书九章中的二至七章,都是在讨论经典叙述学。而从书中所举案例来看,也基本全部为小说(大多为中国近现代小说,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但这并非无法理解,毕竟“经典叙述学”是整个叙述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从事叙述学研究的基础。而小说研究,作为整个叙述学理论体系中最为成熟的一部分,同样是作为叙述学研究的根基之一而存在,也可谓是叙述学“经典中的经典”。对此,谭先生自己在书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强调:“实际上,无论后经典叙事学试图扩大原先的研究范围也好,调整其研究重点也好,都从来没有脱离叙事学理论(经典叙事学)数十年来发展的轨迹……由经典叙事学所形成的理论模式与要素,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依然在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一方面,所谓的后经典叙述学的概念,从被提出(1997年)[1]至今,不足二十年时间,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在理论构架和理论术语方面,大部分都直接取自经典叙述学,如果没有经典叙述学作为基础,自身恐怕难以为继。综上所述,作为一本研究生教学用书,也是教育部推荐的我国第一部叙述学研究生教材,《叙事学导论》将重点放在作为研究基础的经典叙述学上,确实是合理的。而本书对于篇幅的分配,也基本等同于叙述学诞生之后所谓的经典叙述学与后经典叙述学所占时间的比例。

谈完篇幅分配问题,再来具体看一下各章的内容。本书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叙述学是如何发展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的,包括了对叙述学产生背景、相关理论的介绍,并且讨论了叙述学的研究对象。

而如上文所说,接下来的六章都在论述经典叙述学的各种理论。从较为抽象的叙述框架一直谈到具体的叙述话语。其中包括叙述交流、叙述声音、叙述聚焦、叙述时间等经典叙述学问题。

本书的后两章则讨论了经典叙述学到后经典叙述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外国的经典及后经典叙述学理论,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文本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第八章主要是讲述经典叙述学是如何向后经典叙述学转向的。而在我看来,最后一章(第九章)所讨论的语境问题,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众所周知,对语境的重视正是后经典叙述学与经典叙述学的最大区别之一。而作为一本中国的叙述学研究生教科书,最大的重点以及难点,大概就是西方的叙述学理论如何在中国语境下被叙述。本书可以说是用最后一章同时解决了这两大问题:一方面延续上文介绍了经典叙述学与后经典叙述学的差别,具体阐述了后经典叙述学理论;另一方面又让读者们关注具体的语境问题,使前文介绍的大量“飘渺的”西方理论在中国语境下得以软着落(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小说作为案例来探讨文本与语境问题,当然,这也是全书的特色之一)。我相信谭先生花最后一章来讨论语境问题,绝非是巧合,而是谭先生多年从事叙述学所培养出的敏感驱使下有意为之的点睛之笔。

谭先生是国内叙述学的权威之一,又有在西方深造的背景,所以在对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理论的论述上,的确是全面而又透彻。再加上其多年研究中国小说的经典,故而对中国小说的文本叙述分析有其独到之处。唯一遗憾的是,在叙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上,谭先生并未给出自己的意见。我想,可能是因为本书是作为普及性的叙述学入门教材,所以并太不适合发表过多的个人对学术理论走向的预测,从而限制初学者自己的想法。而谭先生关于叙述学未来发展的构想,主要在其之后出版的另外一本著作——《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之上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

总之,本书作为一本抛砖引玉式的叙述学入门教材,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可以称之为恰当。

 

[1] 后经典叙述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7年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发表的一篇题为《脚本、序列、故事:后经典叙事学的构成要素》(Scripts, Sequences, and Stories: Elements of a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而后经典叙事学这一概念真正为学界所熟知和认同,是在1999年赫尔曼主编的《作为复数的叙事学:叙事分析新视野》(Narratologies: 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Analysis,1999)一书出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