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比尔•科瓦奇等《真相》(何一杰)

自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太平。虽然我们知道,这可能是被网络延伸的神经系统在琐碎而繁多的信息挑逗下产生的一种幻觉,世界可能一直就如这般“不太平”,但是这依然把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我们该相信什么?

评比尔•科瓦奇等《真相》(何一杰)

作者:何一杰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7663    2014-08-11 08:34:21

 

 

自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太平。虽然我们知道,这可能是被网络延伸的神经系统在琐碎而繁多的信息挑逗下产生的一种幻觉,世界可能一直就如这般“不太平”,但是这依然把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我们该相信什么?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的《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2011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事故,造成了几大半个世界的恐慌,而早在八个月前,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的这本书就令人信服地“预言”了一场核事故在现在的传播环境中可能引起的反应。书中将1979年三哩岛核事故放在现代互联网传播环境中,凭借想象描述了现在的媒体会如何报道一场核灾难,称这将“演变成集体性地歇斯底里,这一后果比核威胁本身更可怕”。日本核事故之后的各种谣言和骚动,无疑印证了作者的猜想。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有很多,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使得我们缺乏对其的掌控能力。不管是传播者还是接收者,我们似乎一夜之间经历了传统权威媒体的式微和互联网的强势进入,很多人还处于权威的惯性之中,缺乏新的媒介素养。《真相》一书,提出了面对新环境需要具有的“怀疑性认知方法”,并且将这个认知过程概括为六个主要问题:

1、 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

2、 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3、 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4、 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5、 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6、 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这些以往只有媒体工作者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信息膨胀而被摆到了普通的信息消费者面前。权威媒体失去了把握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因为总是不断有更加细枝末节的内容涌现出来,“虚拟世界”细节也变得无限丰富,我们的感官和认知处理机制也需要如此进行更新。

信息超载让人们重新回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经历了八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播革命:从洞穴壁画到口语,从文字到印刷机,从电报到无线电广播,从广播电视到有线电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和技术不断发生改变,然而一些时期传播变革的内在机制确相当一致。印刷术带来的变革,将宗教从教皇的权威中释放出来,交给了普通民众;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信息从主流媒体手中释放,交给了网民。信息的收集和下放从一个狭小的领域拓展开来,逐步构成了一个“未知的虚拟世界”。与欧洲预言家的批判不同,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更在意的是给人们提供面对这个新的未知世界所需要的感受技巧,一种与真实世界神经编码相似的符码。全书以上文提到的“怀疑性认知六个问题”为纲,展开了对这种符码的讨论:就内容而言,接收者首先需要区别内容的类别,区别原始信息、新闻、宣传、广告、公关,区别新闻的四种模式:确证式、断言式、肯定式、利益集团式;用“5W1H”(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以及如何)来确认信息的完整;追溯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源的可信度;思考论证过程;找到真正重要的新闻。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新闻实例,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和应用,以图能够得到普通读者的理解。

《真相》一书,是两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写给普通大众的指南,其中没有艰深的术语和复杂的词句,而是以一种散文式的风格来进行学术的引导。正是这种深入浅出,让我们看到了在面对新媒体时广大信息消费者从容应对的可能。面对喧哗的网络世界,寻求真相变得越来越容易,又越来越困难,面对真实的迷雾,远处的灯塔,或许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