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黎世珍评祝东《先秦符号思想研究》

“符号学”虽源于西方,然符号之思想中西皆有,中国古代浩瀚文化于创造之初,符号思想已显隐于其中,自甲骨文字而至《周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黎世珍评祝东《先秦符号思想研究》

作者:黎世珍  来源:  浏览量:2401    2016-02-26 20:45:04

 

黎世珍评祝东《先秦符号思想研究》

 

 “符号学”虽源于西方,然符号之思想中西皆有,中国古代浩瀚文化于创造之初,符号思想已显隐于其中,自甲骨文字而至《周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卦象之解说,“观象”、“取法”符号以结构之形态与文明互存。《先秦符号思想研究》一书在融纳西方符号学基础之上,就先秦诸子百家所代表的时代典型文化之中符号思想进行系统总结。

于对传统文化之中符号思想之研究,此书以元典为基石,构建历史先秦之符号思想系统,相对学界前辈于逻辑哲学层面对先秦符号之探析,此书体拓展较大,所论主要涉及易学符号、儒家符号、道家符号、名家符号、墨家符号、法家符号思想,几近涵括先秦重要学说。本书所分之五个章节,分别对易学之中“观物取象”、“观象设辞”之符号体系及释义元语言进行归纳,从而探析先秦符号思想之形式特征;儒家,探析其符号思想之渊源及礼乐符号体系之特征;道家,于礼学、名学符号思想之中进行思辨;名墨和为一部分所论及“正名”、“名实”、“指物论”符号思想,且与西方“能指”、“所指”进行对比;最后以名法之学入手总结先秦符号思想之发展。然而纵观本书所论先秦符号思想,礼乐文化符号思想是贯穿其中的,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故而此书对礼乐文化符号思想之探析于研究先秦符号思想的意义重大。

一、  别尊卑、序贵贱之政治性

自《周易》之时中国已经形成相应的符号思想体系,“《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贲·彖辞》云“观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处以礼仪尊卑等级秩序教化百姓谓之“化成天下”,所谓“贲”纹饰之谓也,人文礼仪文化之谓也。

儒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深远,以致形成中国特有之民族文化,在儒家思想中礼乐文化极为重要,谓之精髓亦不过矣,先师孔子批评季氏云:“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僭用天子之乐,孔子痛心疾首。当时礼乐文化符号系统已渐于崩坏,儒家先圣周公治礼而民和睦、颂声兴,礼乐有此政治化,天子之权威亦由此而盛,“哀公时,纪候僭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及至后来“问鼎”生,周渐没,孔子一生服膺周礼《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又有“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及至今日礼乐崩坏仍为一个国家是否兴盛之标准,这种礼乐文化符号所构建的等级制度是周代存在的支柱。

周公以礼治国,礼便为等级之存在,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虽然以老子为始之道家于周礼未能苟同,然当礼之政治影响由此可见。再到后来法家刑名法术之学的符号思想,乃延承人性本恶的礼乐符号思想认可礼乐文化符号思想的教化作用。本书论及以上观点之时融入现代符号学思辨,将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符号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证。

二、  礼约俗定之社会性

中国文化之连续乃民族文化之优越,本书所论礼乐文化之符号思想,立于现代符号学而言“礼其实就是人的符号表意过程中逐渐约定俗成的一套仪式系统,而这套仪式形成之后有规范着人的表意行为。”礼乐文化之起源,易学有观象之说,迄今“人情”、“风俗”、“祭祀”、“礼仪”、“交往”都是社会性人类符号表意活动,本书所及儒家礼乐于发生学角度而言是为初民社会之礼约俗定,与周公政治化的等级礼乐不同,孔子追求由社会而及天子的教化过程,乃自律之形式,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为道德之熏陶,意在形成一种社会性的自觉意识,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论及国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种社会形态礼约俗定已经完全遭到破坏。

道家思想之自由活泼实为中国古代思辨之硕果,本书论及道家言礼之时,“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生等级,与名利相应,礼乐符号已为争权夺利者所用,社会风气由此而出,所剩形式而已。

西周末年,僭礼求名,人欲膨胀,“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荀子·修身》),作为儒家之后承,荀子虽然主张“性本恶”,礼乐的基本作用便是社会性的“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故:“礼者,养也。”、“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故法家便以“法”来维系,现代符号学而言法律符号学是也。法万民而王天下。本书之中同时也从思辨角度对韩非子的刑名进行分析,法家人为只有“刑名”才能“礼约俗定”。

三、  文化性

礼乐文化符号思想的有序,乃安定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之体系,亦为文化创造之标志,商纣乱天下而武王伐之,故而天下立而周公制礼,后而天下兴,西周末年,诸侯僭礼,礼乐征伐由诸侯出,而天下大乱,诸子治学欲修礼乐,故而乱世之中百家争鸣。观先秦历史,礼乐之衍变伴随文化之衍变。

周礼兴天下服,孔子沿周礼,周礼崩孔子极力维护,而此时儒家文化兴起,名实符号思想,仁义符号思想,以壮民族之精神塑造民族文化之性格,以致影响后世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道家之思想亦随之兴盛,老庄之哲学思辨洞悉“道”之“符号”本质,其自由之“无名”符号思想,让人于利欲熙攘之现实回归自然追求“忘我”、“无我”之心境。“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家作为与儒家一样在乱世之时,为正礼乐而立学说,“兼爱”、“非攻”的符号思想与名家“明辨”的符号思想,再到后来的法家亦然,其刑名法术之思想亦于此时应运而生。

礼乐文化符号思想之文化性,在本书之中探讨之范围更加宽广,在分析之时亦与当代符号思想之研究进行梳理,本书所提及的中国古代先秦文化,是以诸子百家为架构,其代表乃先秦社会的整个文化体系,故而所论之礼约文化符号思想亦贯穿整个先秦文化符号之思想。总之,先秦礼乐文化符号思想,在先秦符号思想中意义非凡,本书关于礼乐文化符号思想的论说在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化架构之中的同时,以现代符号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阐释,与西方符号学理论方法进行比较,对研究先哲们所用符号之方式、符号表意哲学思辨及先秦文化典籍中所蕴含的符号思想具有开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