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陈娅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图像符号学并非是对视觉形式涉及之诸领域进行无巨细的技术性研究,而是希冀从他们共通的逻辑意义----像似性出发,建构一种有助于理解当代传媒文化一般特性的符号观。此外,我们也必须承认任何阐释都存在局限性,需要辩证地对待。正如作者在分析艺术图像的形式问题时,文中如是说到:“孤立的图像文本形式不能得出最终结论。图像的释义权也并不掌握在作者手中,它是一个历史社会语境在一次符号表意与释义中的投射。而最后的环节中,读者具有主导力量。”

陈娅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

作者:陈娅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983    2020-07-10 21:26:16

 

陈娅评胡易容《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

陈娅

在这样一个时代,符号过剩,意义延异,如何透过社会的纷繁万象,把握文化的发展脉搏?潘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诉诸视觉结构的表征必能对应其所处时代的观念范畴。此外,20世纪,发生在人文学科和公共文化领域的“图像转向”,也使得视觉图像获得更多学者的关注。如今,媒介与网络的更新迭代骤然加速了图像的生产、复制和传播;图像自身“所见即所得”式的意义表征较之语言文字,也更加形象生动、直接明了。技术赋予的图像遍在性和图像自身具备的直观性使得我们更加依赖图像化的表达,社会由此步入“读图时代”。故而,把对视觉图像的分析作为理解当代文化的切入点,兼备学理和现实依据。而《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一书(下文简称《图像符号学》),也正是沿着这条思路,以文化分析哲学作为理论旨归,以现代传媒所承载的符号文本为具体对象,通过图像符号认知形式对当代传媒文化进行框架性思考。

《图像符号学》一书大致分为三部分,以像似性为线索,以概念的逐层抽象为推进逻辑,逐渐归于理论的升华与总结。第一部分梳理了符号理论和概念的基础背景。作者从符号、像似符等基本概念出发,梳理符号学经典理论成果。这一部分着重强调了像似性的符号学概念,将其作为建构当代图像符号学的基础以及理解当代传媒文化的重要关键词。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对理论成果的系统化梳理基础上,关照当前文化中的典型文本,所形成的中观层次的理论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以图像符号及其像似性特性为对象,较为系统地进行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梳理,并将这种方法用于理解当前传媒符号构筑的视觉图像景观。最后,第三部分,作者对上述理论观点进一步抽象、 升华至宏观的文化景观理解。这个部分将前面两部分的具体理论置于文化哲学和文化历史的宏大语境中加以关照。作者在中西文明的差异化比较中,通过理解像似方式差异从而把握中西文化思维的差异。这三个部分逐层深化,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经验到文化逻辑依次推进。从具体的视觉性画面到语言、文学中的形象再到当代传媒中的某些典型景象,作者,最终宏观地来看待传媒世界的由各种拟像与景观构成的文化整体样式。

作为一本构建图像符号学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的书,《图像符号学》凭借极强的理论抽象和推演逻辑,从而,实现了对宏大的现实传媒图景行之有效的阐释。可谓,兼具学理深度与阐释广度。

首先,《图像符号学》一书最大的亮点无异于是该书作者强大的抽象化思维和理论推演能力。可以说,在这本书中,胡易容先生将像似性这一符号学概念推演到了极致。首先,通过对图像谱系的归类与以及对各类图像共性的分析,作者对图像作出如下定义:“图像是以人类视觉经验为原型,以像似性为基本特征的意义知觉形式。”进而,通过挖掘不同程度像似物如镜像、副本和原物等的意指关系,指出所有的图像皆可作为像似符被放置于符号学的论域内。基于此,该书界定了区别于相似和象似的像似之概念。指出,“像似是对作用于人类心理感知的对象性状所作的文化习得解释,具体表现为接近性、类比性 、引发相互联想 ,并具有造成认知混同的潜在可能。”这一定义相比于相似,显然更能突出图像符号认知形式的核心,由此便为像似性之于图像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依据。该书也突破了割裂地看待皮尔斯符号三分类的观点,指出,像似符、指示符和规约符的划分并非排他,而是以其中主导性因素为划分依据。事实上,三类符号都分别是是混合理据性的合体,而三种特性也是互相渗透的。当像似上升为文化理据,甚至上升至符号世界作为抽象“理式”的具体映射,像似性就会成为符号表现的一般内在特性,从而覆盖符号全域。由此,像似性获得了作为图像分析核心以及符号表现一般内在特性的合法性基础,从而开辟出一条以“像似性”为切入点,对社会图像形式与时代文化全景进行符号学分析的通途。

其次,该书之所以具备广泛的理论阐释维度,也离不开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形式的有效化归与分节。该书探讨的图像问题难免会涉及影视、广告、工业设计、新闻、数字图像等领域,作者坦言自己并非上述领域的全能专家,该书旨在探讨存在于所有视觉形式中的共通的意义逻辑,从而建构起利于理解当代传媒文化一般特性的符号观。要使图像符号学这门理论真正地对接社会现实,对具体视觉形式进行有效阐释,对庞杂繁多的视觉文化形式处理成为绕不开的命题。所幸,该书开篇即为我们清晰明了地梳理出了图像的外延谱系。(如下表所示)米切尔也曾做过图像外延的分类,但米切尔的划分单纯以学科的核心话语为依据,难以避免各类别之间出现交叉,视角也过于微观具体,严谨度和普适性不足。该书的则倾向于依据认知图示或者媒介本身来建立图像谱系,依次分类为可见物、不可见物、联觉图像、超感官幻象、视图、语象、形象以及图式景观八大类。而这八大类进一步又可以被划归为物理科学(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生命科学(联觉图像与超感官幻象)、人工代码(视图与语象)以及抽象的认知模式(形象与图式景观)四个层面,其中,每一大类下的前一个子类属于基础形态,后一个子类属于延伸形态。如此一来,庞杂的视觉形式便具有了穷尽、互斥的分类谱系,据此,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当下不同图像的本质与特性。在该书的第二、三部分,作者便是根据这一图像谱系,有效地将语言结构、视觉透视比例、跨媒介修辞、媒介形象、自我形象、新闻真相等学科跨度较大的不同图像外延纳入到图像符号学的分析体系当中。从而,实现了对人类文化传媒景观这一宏大命题的有效阐释。 

诚如作者所言,图像符号学并非是对视觉形式涉及之诸领域进行无巨细的技术性研究,而是希冀从他们共通的逻辑意义----像似性出发,建构一种有助于理解当代传媒文化一般特性的符号观。此外,我们也必须承认任何阐释都存在局限性,需要辩证地对待。正如作者在分析艺术图像的形式问题时,文中如是说到:“孤立的图像文本形式不能得出最终结论。图像的释义权也并不掌握在作者手中,它是一个历史社会语境在一次符号表意与释义中的投射。而最后的环节中,读者具有主导力量。”

 

书籍简介

作者: 胡易容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

出版年: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