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薛慧文评薛晨《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平庸而乏味的重复性活动,人们很少会对日常生活做理性的思考,忽视或者无视了日常生活对社会意义的积极构建作用。而作者旨在超越传统哲学研究范式,对当代日常生活及其本质进行重新审视与探究。目前国内外关于日常生活的研究基本是以哲学与社会学为主,而作者试图基于传播符号学,从整体的视域来探索日常生活作为意义的传播问题以及日常生活表意活动的总体规律,这是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扩大了传播符号学的应用领域。

薛慧文评薛晨《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作者:薛慧文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106    2021-07-13 21:49:02

 

薛慧文评薛晨《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薛慧文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平庸而乏味的重复性活动,人们很少会对日常生活做理性的思考,忽视或者无视了日常生活对社会意义的积极构建作用。而作者旨在超越传统哲学研究范式,对当代日常生活及其本质进行重新审视与探究。目前国内外关于日常生活的研究基本是以哲学与社会学为主,而作者试图基于传播符号学,从整体的视域来探索日常生活作为意义的传播问题以及日常生活表意活动的总体规律,这是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扩大了传播符号学的应用领域。

1. 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与意义世界

正如本书标题“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所示,作者的研究对象十分清晰明了,即日常生活与意义世界,而符号学则是研究方法。首先,作者在本书开篇就对意义世界的构造的哲学与符号学讨论进行了梳理,进而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提出了对于意义世界的划分,即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同时作者创新地将自在物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放在同一个层面来展开讨论且论述自在物世界、日常生活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其次,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日常生活世界与实践世界的重叠部分,称之为“日常实践世界”;另一部分为日常生活世界与思维世界的重叠部分,称之为“日常思维世界”。在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日常实践世界所占的比例远大于日常思维世界,因此占据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核心地位。非日常生活世界也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为:“非日常实践世界”与“非日常思维世界”,而非日常思维世界又是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核心,如艺术世界、梦世界、幻想世界、游戏世界、宗教世界、哲学世界。关于自在物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系,作者认为自在物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以人类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为媒介,存在单向性的意义流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世界与非常生活世界的关系的阐述,日常生活世界与非日常生活世界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协同共塑、相辅相成。这在书中最后一章也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即作为中项的日常生活文化与作为正项、异项的非日常生活文化存在一种双向神话螺旋机制。最后,如舒茨所说,日常生活世界实际就是一个文化意义世界,一个由意义组成的宇宙。因此作者又从文化视野对日常生活再次定义。日常生活是具有中项特征、认同社群正项文化宰制权的,以维系人类个体生存为目的的一系列符号表意活动,以高度重复的方式建构的一种人类意义世界。

2.传统日常生活与新日常生活

提起日常生活,大家便会联想到衣食住行,作者以为首之“衣”即服饰为研究对象,发现其日常性的生成,并且论述了日常服饰符码规则与特征、符码规则与权力分配。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网络无处不在,日常生活正在经历巨大的改变。在新媒体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利用符号,甚至通过媒介,人将自身也转变为符号。正如赵毅衡所说,“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都浸泡在一种很少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之中,那就是符号。”因此,作者基于传播符号学对新日常生活进行研究能让我们对新日常生活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极具意义。现如今短视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抖音、快手、Bilibili、微信短视频、QQ看点等等,网络视频用户基数庞大。作者从符号学入手,以国内几大主要视频网站整理的“十大直播视频”为例,探讨公共视频符号文本的形态特征和意义整合策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新媒体时代的日常生活。公共视频明显具有“伴随文本”主导意义解读的特征,具有意义前置的作用。公共视频的伴随文本有标题、上传者姓名、视频简介、“情绪表态按钮”等。视频标题通常带有某些特指性或倾向性的内容,吸引受众按照标题所指示的意义方向进行解读。视频简介是视频制作者为受众提供解释文本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内容简介可以决定文本最终意义的走向。视频“情绪表态按钮”——点赞或踩,则是受众参与视频意义建构的方式,可以影响后来观众对视频的解读。公共视频的前置性意义建构机制是双重的、互动的:一方面,它为潜在受众预先设立解释框架,引导受众按照视频发布者预先建构的意义机制去解读视频。另一方面,受众看完视频后,又会以点赞或踩的方式对视频进行评价,评价也会显示在视频中,从而影响后来受众对视频意义的解读。网络视频文本呈现出愈发复杂的趋势,弹幕功能愈发受到主流视频网站的推崇,成为当下网络视频的标配功能。基于雅各布森符指过程六因素分析法,即一个符号文本同时包含发送者、对象、文本、媒介、符码和接受者六个因素,弹幕也可分为六类——情绪型弹幕、意动型弹幕、交际型弹幕、指称型弹幕、元语言型弹幕和诗性弹幕。从伴随文本的类型来看,弹幕又属于生成性伴随文本中的同时文本,以视频直播为例,主播直播的同时,观众可以发送弹幕或者送礼物。弹幕不仅为受众提供了参与视频意义二次生产的途径,而且有机会直接参与视频文本意义的生产建构过程,干预弹幕文本甚至主导视频文本叙述。赵毅衡认为:“某些伴随文本甚至已经融入文本,解释时不可能再把两者分开。”弹幕文本和网络视频文本也不能再分开,如果受众过于依赖弹幕文本去解释网络视频就会出现网络视频中的弹幕“伴随文本执着”现象。这种伴随文本执着是青少年亚文化特征之一,也可视为青少年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惯性抵抗的变形。互联网时代,人们有多种身份选择,而身份过于复杂多变却造成了身份危机。微信作用于自我意识的改变,从而成为缓解网络时代自我危机的有效方式。符号自我结构含三个部分:过去—客我—对象、当下—主我—符号、未来—你—解释项,微信中的自我全然按照此结构被呈现出来,通过不断反思过去将自己投射向前,并借此认识自我、培育自我、实现自我。

3.文化三域的动力性翻转机制

文化三域,即文化正项、文化中项、文化异项。日常生活文化则是文化中项,文化的对立意义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在如“美/丑”“好/坏”等对立关系中,存在一个宽广的、自身意义并不明确的中间地带。中项的特点是它无法自我界定,正项和异项都要对其进行争夺,中项受到来自两方的压力。因此中项文化作为文化中项并不“居中”,而是始终存在向正项或异项某一边偏移的状态,也称作“中项偏边”。正项文化通过对中项文化进行施压或诱惑使中项文化向其靠拢。异项文化会采取一些变异的手段来隐藏其翻转的意图。正如彭佳、王万宏所提出的:“异项会不得不采取变形的方式‘潜伏’在正项或中项之中,而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复活。”异项还会在显性层面入手,使中项在显性层面的三点——政治层面、情感层面、美感层面对异项进行认同。而隐性层面才是异项翻转的决定因素,当异项通过隐性层面认同发生改变,导致中项认同翻转,将直接取消并夺走正项的地位。这一系列异项对正项的施压从而导致中项偏向异项的情况称为“中项异项化”。异项在翻转的过程中,逐渐受到中项的认同,从而逐渐出现中项化特征,此种状态称作“异项中项化”。“异项中项化”的特征是日常生活的泛艺术化,日常生活的泛艺术化导致艺术开始普片渗透进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当日常生活符号从“物—符号”二联体被泛艺术化为“物—实用符号—艺术符号”三联体时,艺术从此将失去定义自身的“他者”,继而将无法定义自我的符号身份,艺术因此陷入危机,最终走向消亡。文化三域之间存在一个动力性翻转机制,即双神话化螺旋机制文化的正项和异项分别处于演化机制的两端,日常生活作为文化中项起到了居间调节作用,从而促使文化体中博弈的对立双方地位不断像对立面转化,形成双向螺旋式演化机制。这两个双向的神话机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作者从唯物辩证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的演化并非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条辩证发展和不断否定—肯定—再否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