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向宇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打扮:符号学研究》首先从概念出发对打扮的文化和符号学意义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打扮的主体,最后谈及了对打扮消费的思考,整个框架清晰明了,读起来十分通畅。

向宇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作者:向宇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95    2024-04-01 21:07:54

 向宇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向宇

《打扮:符号学研究》首先从概念出发对打扮的文化和符号学意义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打扮的主体,最后谈及了对打扮消费的思考,整个框架清晰明了,读起来十分通畅。

本书在首章就区别了动物的“打扮”与人类的打扮,认为动物的“打扮”行为是出于生理需求而进行的,如捕食、防御和繁殖。这种行为只能被看做“信号”而非“符号”,因为动物“打扮”的意义是功利且单一的,而且这种行为能否“被感知”仍值得商榷。在我之前看过的动物纪录片中,大多都会有动物为求偶而“打扮”自身的片段,特别是鸟类,雄鸟相较于雌鸟而言羽毛更为艳丽,它们在求偶时会突出鲜艳的羽毛来吸引雌鸟的注意,有些雄鸟还会用石子、树叶等装饰自己的“居所”,以在求偶时提升竞争力,这些行为都指向同个目的——生殖繁衍。所以,打扮是独属于人的行为,人们从原始部落时期便开始打扮自身,通过纹身的形式来彰显对自然的敬畏。在现代社会,人作为打扮的主体,在打扮时受到社会身份的制约,不同的环境中的个体,会进行差异化的打扮以彰显身份,例如中学生在学校应穿着校服、政府职员在办公厅应穿着西装等等,人们的打扮与社会身份相契合,换言之,通过个体的打扮可以推断出他的身份。在这个意义上,身体的工具化属性就显现出来了,人们通过对身体的打扮来彰显职业、兴趣、性向等等,打扮后的身体变成了人们与外界接触的媒介,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穿汉服来展示对汉文化的喜爱。

在探讨性别与打扮的关系时,作者提到“超正项”的概念,即符号呈现出的意义价值能够完美地匹配共同体中价值取向的部分,并认为“超正项”的符号可以看做标出的另一种形式。联系至生活实际,在初高中阶段,学校一般会要求学生统一穿着校服,不佩戴首饰、发饰,女生的发型还要满足“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肩”的标准,能够绝对符合规定的学生很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们就成为了被标出的部分。除此之外,作者认为性别可划分为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个体的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可能并不完全统一,心理性别会受到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规约。在这种规约下,人们被赋予了社会性别,它是被想象所建构的,而与之对应的打扮也被置于了想象的框架之下。在父系社会,女性作为标出项,她们在打扮自我时长期受到男性审美的约束,女性被框定在了皮肤白、长头发、大眼睛等标准之中,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开始反抗社会加之于女性的审美标准,以“悦己”而非“悦人”作为打扮的出发点,在网络上兴起的“脱美役”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脱美役”与“服美役”相对,来源于“服役”一词,“服美役”是指女性为迎合主流审美而费心费力,堪比“服役”;“脱美役”则是对这种行为的反抗。不过,一刀切的“脱美役”实际上又为女性戴上了“新枷锁”,一些极端拥护“脱美役”的人认为“长发就是迎合男性审美”、“打扮就是在迎合男性凝视”、“女性必须素面朝天才能释放天性”,这些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规约与压迫呢?我们探讨“服美役”应该去反思和批判“谁定义了美”,而不是“谁在服美役”;“脱美役”所反抗的是男性与社会对女性审美的规约,而不是打扮本身,女性应当享有打扮的权利,无论素面朝天,还是精心打扮,只要自己认为舒适即可。作者认为社会经历了前文明时期的“男性标出”,到之后的“女性标出”,再到当下的“自我标出”,标出性在打扮上与性别的关系处于一种日渐游离的状态,但我认为当下社会中,女性仍处于标出状态,或者说仍处于男性凝视之下,例如影视剧的女主角基本上仍然符合男性的审美,即白、瘦、幼,几乎难以看到强壮、黑皮肤的女性角色,并且性别与打扮之间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去年,伊能静的儿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留长发、穿长裙的图片,引发了大量的关注,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还是很强烈。

在探讨打扮消费时,作者提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打扮的类型也发生了从实体打扮向互联网打扮的趋势。“美图秀秀”为人们“打扮”自己提供了便利,只需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即可实现大眼、美白、瘦脸,这种程式化的操作是否加深了审美的固化?或者说是否进一步对女性进行了规约?因为“变美”变成了成本十分低的事情,同时经过“修饰”的图片在社交平台上获得的赞美又进一步巩固了人们的审美追求。“美图秀秀”这些美颜软件看似为用户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不仅可以美白,也可以美黑,但人们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美黑而不是美白呢?社会主流审美犹如毛细血管般嵌入我们的身体之中,我们逐渐被社会审美规训而不自知,同时这些美颜软件又以极低的成本巩固了我们的审美。整形、化妆相较于美颜软件来说,人们在上面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更多,舒斯特曼指出:“我们的文化,仍然是一种在经济上受到身体形象市场助长的挥霍的资本主义所驱使的文化”。资本为了从人们的身体上获取利益,大力宣传单眼皮、塌鼻梁、黑皮肤、厚嘴唇是丑陋的、需要调整的,人们在周而复始的宣传下逐渐被“洗脑”,去尝试割双眼皮、打玻尿酸、做光子嫩肤以达到资本所宣传的美,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男性一样,都定义着女性的美。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流审美追求的是双眼皮、高鼻梁、白皮肤,但如若人们为了迎合主流审美而去化妆、整形,却会受到社会的批判,将“换头怪”、“整容脸”这些带有歧视性的标签贴在人们身上,真是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