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刊物

新时期·新传播·新路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量:1337    2021-10-15 17:15:30

 

新时期·新传播·新路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人类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然而,基于科技力量和文化濡养而形成的国家成就仍然遭遇世界范围内不对等的信息传播、不客观的世界评价。20215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新时期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响应国家号召,更好聚焦国际传播问题,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往,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起设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理论阐释、实践难点、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探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论坛”拟于2021124日在西安举行,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本届论坛除主论坛外,还将设置博士生论坛,为在校博士生提供研讨交流平台。

我们诚挚邀请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感兴趣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在校博士研究生不吝赐稿、共聚西安。届时视疫情情况确定线上或线下参会方式,论坛征稿截止时间为1120日。

一、主论坛议题

主要征稿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一带一路区域传播与发展研究

3.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文化研究

4.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话语研究

5.一带一路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研究

6.一带一路国际舆论治理研究

7.一带一路媒介融合发展研究

8.一带一路民族与国家认同研究

9.一带一路国家形象与品牌传播研究

10.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二、博士生论坛

本次论坛将在主论坛之外设置博士生论坛,论文议题不限

三、论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1124

3号报到,4号全天开会,5号离会)

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具体待定)

重要时间节点提示:

来稿截止日期:20211120

入选通知日期:20211125

论坛报到日期:2021123

四、征稿要求

1.提交论文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发表

2.一人限投一稿,投稿者须是独立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3.征文以中文为主,稿件为WordWPS文档

4.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0字以内,摘要300字左右,关键字3-5个。中文投稿须提供英文标题、英文摘要(200个单词)以及57个英文关键词

5.稿件体例、注释和参考文献参考APA格式,中文版稿件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章范例

6.来稿分为论文作者信息页和正文两个部分,信息页包括姓名、题目、学校、专业、学历、手机号码、邮箱。来稿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提交,文件名命名为单位-作者姓名-论文题目,邮件主题为:姓名+单位+论文题目+投稿议题X或博士生论坛+手机号码,投稿邮箱:lyy9555@xjtu.edu.cn

7.论文评奖:本次论坛期间,主办方将组建专门的学术委员会,从入选论文中评选出论坛最佳论文(导师第一作者或其他合作者第一作者的博士生论文可参评论坛最佳论文,不可参评最佳博士生论文)

五、参会费用

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

论坛期间参会嘉宾餐饮费、会务费等由主办单位承担

差旅费、住宿费需参会嘉宾自理

六、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七、联系方式

1.组委会负责人:

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

2.会务组负责人:

孙鹤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

韩博: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书记,研究员

张宏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3.会务联络人:

吴锋: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传播系主任,教授,wufeng8@xjtu.edu.cn

蒙胜军: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闻系主任,副教授,mshj2016xjtu.edu.cn

马晓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媒体系主任,特聘研究员,xyma_mail@163.com

4.论坛秘书处:

联系人:

李媛媛: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科研秘书,029-82663889

郭沛豪: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17797695496

5.通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电子邮箱:lyy9555@xjtu.edu.cn

八、补充说明

本次论坛届时将根据疫情防控政策确定线下、线上+线下或在线论坛等不同举办方式,参会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