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影视符号学》专辑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087    2011-10-28 10:48:17

 

编者按:
影视,在现代所指的是电影以及电视,一般形容搬上荧幕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领域百花齐放,空前活跃。好莱坞大片营造出视听盛宴,长篇剧集映射出百态生活,综艺节目建构出另类世界,它们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符号学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符号学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公分母,文化的所有领域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影视符号学”也因此应运而生。
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茨提出“五类意指方式层次”、“八种大组合段型式”,独树一帜地开启了“电影符号学”研究的先河;意大利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建构出“形象记号”说;符号学家翁贝尔托•埃科提出“三类记号学说”;美国电影理论家彼得•沃伦等人对电影符号的理论研究,电影符号学的探索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符号学在国内外学界已算不得陌生,然而具有更广泛向度的影视符号学,尚未得到普遍关注。作为现行影视符号学研究的主流,电影符号学仅是影视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而将符号学运用到包括电视在内的整个影视领域,仍大有可为。
影视为符号学提供了时空构成上极为复杂文化对象,从而刺激了符号学理论思维。然而,影视符号学研究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将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符号表意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符号表意过程中那些不在场的意义,由此决定了影视符号学研究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它着眼于影视语言、影视叙事、影视欣赏,影视意识形态和影视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在声音、服饰与色彩等方面进行探索,对视听符号以及影像符号进行全面解读,这便要求此类研究必须达到一定的广度。
本专辑中的论文,从电影和电视两个层面对影视符号学进行了探索。其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组合与聚合”等符号学基本原理被用作论文的切入点;罗兰·巴特曾提出“作者已死”的口号,而在本专辑探讨大众传媒的文章中,一反常态地提出“作者归来”,使人眼前一亮;对电影语言与日常语言、文学语言进行辨析,从而推演至语言系统、双重分节等问题,层层推进;在从符号学角度探讨电视专题片之剪辑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符号学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空间,在文本中寻觅符号意义,使得电视专题片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影视符号学在影视批评领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用影视符号学方法分析影视作品,能给影视鉴赏带来更多审美体验,同时也给影视创作带来丰富启示。
然而,处于上升阶段的影视符号学,还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还需要更加系统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我们期待有更多关于影视符号学研究的文章产生,更多详实的影视符号学著作问世。
 
1.王立新:“作者归来”——《百家讲坛》与作者媒介化生存现象分析
本文试图分析,在大众传媒参与建构社会文化的时代,传统上作者角色的演变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媒介化生存现状。
 
2.颜小芳:论电影《大河奔流》中农民英雄主体的建构
阐释《大河奔流》这部影片中农民主体构成的基本符号现象与机制。
 
3.谢婉若:少数民族电影中民俗意象研究
民俗意象是表象和意义的审美复合体,民俗作为意象参与影片叙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构成情节本体、嵌入情节和游离情节之外。
 
4.何燕李:电影语言的特点  
将电影语言与日常语言、文学语言、戏剧语言、音乐语言等区别开来,从而彰显其自身的特点。
 
5.鲁明军:象征与差异:分段式影像结构的符号学解读——以米奇·曼彻夫斯基作品《暴雨将至》
对分段式影像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清理了影像的符号性及符号学在影像中的功能,提出了当代影像的符号化及其趋势。
 
6.沈艾娥: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电视专题片之剪辑
剪辑是表现和理解专题片符号的关键环节,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电视专题片剪辑予以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视专题片。
 
7.吴迎君:电影时空双重叙述探析
基于影像本体观念,逐一探析电影叙述时空的双重性、情节叙述和情结叙述双重性、电影非清晰叙述时空、叙述时空结构等问题。
 
8.李青霜:真实的谎言——浅析“伪纪录片”式惊悚电影的叙述方式
从叙述学角度出发,试对“伪纪录片”式惊悚电影的叙述者、受述者已及叙述层次作出粗略分析。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