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传媒符号学》中译本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4313    2012-04-30 22:21:21
《传媒符号学》,Jonathan Bignell著,白冰、黄立、饶广祥等译。此书的研究非常具体,分章讨论广告,杂志,报纸,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互动媒体。
 
导言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并使用各种媒介(media),其中一部分被习惯性地归为“媒介”一类: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影或广播。很明显,所有这些都是传播媒介,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意义。但是“媒介”这一术语的内涵更为广泛,它包含了作为意义表达渠道的所有事物。如果我们将“媒介”这一术语的意义扩展到包括任何作为意义表达渠道的事物,那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许多经验都涉及到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我们沿街漫步时,商店的招牌、海报和交通灯等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甚至匆匆而过的行人也通过他们穿戴的各类服饰或他们的发型传达了各种意义。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渠道,各种不同的媒介,意义无处不在。显而易见,由于广义上的媒介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极为重要,因此,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媒介对我们而言是如何有其意义是非常有益和有趣的。
近年来,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媒介研究方法之一是所谓的符号学(semiotics or semiology)理论。符号学这一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semeion一词,意思是“符号”。符号学是一种通过了解传达意义的符号(如单词、相片、象征等)来分析意义的方法。由于我们的社会中充斥着媒介信息,符号学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我在本书后面章节中所讨论的它在我们理解狭义大众传媒产品中的“媒介”方面所提供的帮助。符号学方法的影响力部分在于它在诸如时装、戏剧、舞蹈、文学和建筑等更为广大的意义生成领域中的适用性。但这部著作的主要读者是传媒专业的学生,它被作为诸如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或传播研究等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本书讨论的符号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广告、杂志、报纸、电视、电影以及移动通信“新媒介”、互动电视、互联网和网络游戏等媒介中的新材料所作的批判性分析来完成的。通过对这些不同种类的书写媒介和视听媒介所作的分析,本书对符号学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和评估,并展示了其他研究是如何对符号学方法进行拓展和挑战的。
我们假定存在于媒介中的意义是由符号传达的,而符号学讨论的是符号如何发挥其功用的问题,因此,我在书中重点讨论了符号学是如何被应用于传媒研究领域的。符号学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理解语言是如何发挥其作用,并成为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媒介的方法。通过言说和书写,我们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而大量“传媒”则将语言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或者用语言来对其他诸如照片等传播媒介进行补充。符号学研究还被运用到非语言传播媒介的分析之中,在第一章,通过解释用于分析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的符号学方法,我介绍了最初出现在符号学中的语言学理论。接下来的几章都建立在这些基本原理之上,探讨了符号学是如何被运用于广告、杂志、报纸、电视、电影和“互动传媒”研究之中。和其他任何分析方法一样,符号学研究也使用了一些专业语言,运用了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些理论,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和改变。在本书中,我对符号学理论中的一些术语进行了解释,讨论了一些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而来的思想,还就符号学在应对新的挑战和困难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作出了评价。
本书假定读者并不事先具有有关符号学的知识。但却假设我们已基本了解了英美文化中的各种媒介。比如,我们已注意到一些广告,读过一些报纸和杂志,看过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也使用了个人电脑,这些对认识各种媒介已经足够。正如我所指出,这部著作并不只是对传媒符号学的一个简单介绍,而是一种批判性讨论。在书中,我讨论了符号学研究和传媒的核心理念,但我也充分检验、修正了这些思想并探讨了他们的局限性,在传媒研究中并没有完美的分析方法,因为不同的理论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对各自的任务、研究的目标、或关注的问题作出了界定。比如,从一个方面来讲,可以说我们是通过对媒介文本(如报纸或电视节目)进行详细的分析来理解传媒的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通过了解个体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与媒介进行互动的方式来理解存在于媒介中的意义。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是对一种严格的符号学分析,也就是结构主义,和一种新兴的传媒研究,即民族志的简单总结。显而易见,两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看似相同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书中,我采取了介于两种相反观点之间的立场,以下是有关我研究媒介所含意义方法的五种基本设想:首先,媒介文本中符号的模式和结构会影响我们所表达和领会的意义;其次,我们是通过与一个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其他符号和文本的关系来理解媒介文本中的符号的;第三,每一种媒介都有各自独有的特点,也有和其他媒介相同的特点;第四,文本和媒介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它们的观众,而观众也以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和享受媒介;第五,媒介和观众之间的语义协商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认知和文化认知的方法。尽管我们对各个话题的关注度不同,但这些假设构成了我们在后面章节中所研究和讨论话题的基础。这通常反映了不同研究方法对各种媒介的关注重点,因为尽管在各种批评思潮之间以及各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中也有交叉研究,但各种媒介研究并不属于同一学科。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对符号学的研究,同时对其他媒介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其中一些学术研究方法(如精神分析批评)扩大了符号学的影响,而另一些(如民族志研究)则几乎与符号学研究完全相反。
我也可以用其他方法编撰本书,比如围绕不同的理论话题展开,或根据某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撰写。但我还是选择了现在这一结构,因为这一编撰体例对于讲授和学习语境而言似乎都是最清晰的。每一章的顺序和重点都能帮助读者理解每一种媒介的符号学批评话语,了解将这些媒介研究联系起来的一般概念。同样,我在书中也逐渐介绍了符号学面临的挑战,并用每章所讨论的特殊媒介范例和案例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每一章最后都有一节叫做《资料和补充书目》,在其中我为希望进一步了解相关媒介符号学研究的读者提供了一些重要而易懂的作品,还罗列了一些批评符号学的作品。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符号学,我在这一节整理了大部分重要的参考书目,而没有大量列举课文中的书籍。每一章末尾还有一节《补充练习》,设计了七个任务和问题,鼓励读者积极运用符号学以及其他与该章讨论话题相关的媒介研究方法。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