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文艺学第十七次读书会综述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760    2014-10-24 10:22:18

文艺学第十七次读书会综述

 

时间:2014年9月28日19:00-21:30

地点:文科楼251会议室

阅读书目:吴兴明《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

主讲人:吴兴明教授

吴老师讲座的主要思想是希望建立一种以文学为本位的文学意义论,其必要性在于,第一,文学意义论是西方现代几乎所有文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在西方现代文论构成中文学意义论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在对西方文论的译介过程中,严重缺失了这一环节。第二,中国古代文论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学意义论传统,但是,这一方面在现代中国文论研究中又被忽视或曲解,沦为还原性的诗学论理解。第三,在仅有的阐释文学意义论的文章中,文学意义论被西方的逻辑意义论、分析哲学的意义论和语义学派的意义论的只言片语和表面的结论所横移切割,文学意义被高度抽象化为枯燥、平面的讲解,斩断了斩断文学与社会生活的链接。因此,将文学意义论的挖掘引向更纵深的视野势在必行。

如何引向一个纵深的视野,吴老师分为五个方面做了正面阐释,第一,指出在结构主义当中文学意义向逻辑意义的划归,以雅各布森的理论为主要抨击对象;第二,以新批评作为抨击对象,探讨文学研究的视角问题;第三,以胡塞尔为核心,引入现象学的视角;第四,以海德格尔为重点,论述文学意义论研究视角的总体的扭转;第五,海德格尔之后,意义论视角总体性的打开,即在主体间性的维度的探讨。最后,吴老师指出,文学现象学并不是文学研究的唯一的角度,但是在以文学为本位的意义论中,文学现象学的展开可能是最充分的。

交流与讨论环节中,其他老师首先对吴老师独立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独特的治学思路,以及积极的学术承担予以认同与尊重。

冯宪光老师对吴老师的治学态度和文学意义论的思路表示认同,在冯老师看来,所有的文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广义的意义论,他还提出了审美经验的在场性,并强调阅读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体感觉。

王晓路老师指出了国内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盲目浮夸之风、望文生义之疾、浮躁失责之痼。除此以外,王老师还重点论述了文学的有用性,指出文学在当今对于人类意义的获得仍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他建议文学研究者与创作者共同参与读书会,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

张怡老师叙述了西方话语进入中国的历程以及自身接受的过程,指出吴老师将中国文论深处最本质的东西作为一种知识话语而提出的重要意义。

傅其林老师充分地肯定了吴兴明教授从文学现象学角度思考文学意义问题,并找到寻觅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意义论的新视角,实现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又仍然处于认识论的思维框架之中,因为文学现象学的意义明见性是一种存在主义的真理观,穿透语言形式之后的存在意义在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的二元思维框架之中,而且明见性的设想忽视了历史性与理解的偏见、成见,只是一种理想的纯粹性设定。

吴老师对其的回应是,文学现象学是对文学阅读意义直观的直观,文学直观是现象学本质还原的对象。同时,文学阅读的意义直观是具体的意义体验,而对文学意义直观的直观则是一种理论,这才是文学现象学所要研究的。

广祥老师的问题集中于出和入内容与形式两组矛盾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直观与胡塞尔的第一立义与第二立义的关系。吴老师对其回应是,出与入是两个矛盾性的态度,而不是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现象学当中,“出”与“入”的相互转化的可连接性在于阅读理解的体验状态,这种状态正是现象学的反思性直观所要把握的对象。虽然胡塞尔不承认语言中有直观,但吴老师坚持认为这是存在。

邱老师认为吴老师的讲述思路是以意义论为切入从而将西方文论进行彻底的清理。邱老师坚信文学阅读的直观感受是我们各种文学研究的基础,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现象学只是一种理论,只是对阅读意义直观的直观的描述,我们不能持有偏见地理解现象学的这种切入。

匡宇作为这本书的参与者之一,指出了吴老师这本书的学科意义,即是为文学研究划定一个自治领域,或者说是文学研究的自律性。同时,他指出吴老师提出来这个文学意义论可以理解为知识话语的新的同一性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以丧失差异性的为代价的,而是它为我们面对各种文本、事实、现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通道和可能。这种知识话语的层面上的同一性并不是以牺牲掉差异性来获得,恰恰相反,很多理论的内在差异性在文学现象学的框架当中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完)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