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陆沉评《视觉文化》(豪厄尔斯著)

作者:陆沉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5072    2015-03-29 20:56:08

 

无招胜有招

——评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

 

陆沉

 

当今社会正由传统的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型,我们开始被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像包绕。每天,我们习惯成自然般面对越来越的屏幕: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冰冷屏幕所传达的讯号变得越来越图像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昔日的文学经典变着版本被不断翻拍成影视剧,过去世界优美的文字语句开始向图像转化。与之相匹配的是,视觉领域在当代公共生活中产生量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互联网公司、电视台、传播公司、广告公司正变着花样制造着视觉产品,阅读图像成为当代人必修的课程。

一个问题便被抛了出来:视觉传播如此大当其道,我们还需要语言么?“观看”作为人的一种本能,难道还需要学习?

英国当代学者,文化社会学家理查德·豪厄尔斯所著《视觉文化》一书在2003年英国一经出版便获得学界的众多赞誉。这是一本深入浅出、“高手”写就的普及性图书,同时也是一本蕴含开阔思想,将理论建立在例证分析基础上出色的理论书籍。

全书分为两部分,上部分讲分析视觉文化的理论,下部分则以美术、摄影、电影、电视等不同媒介案例为例综合运用多种理论进行视觉分化分析。

在本书上的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图像学、形式、艺术史、意识形态、符号学、解释学六种理论。在面对理论的态度上,作者始终认为“好的理论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理论对其自身的意义和对我们的意义一样重要,它像万能钥匙,能打开事物的种种内涵。但是除非我们真正用它,否则它几乎和,它和形而上学一样无用。”尽管视觉文化大当其道,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语言去分析,“观看”只是一种习惯并非一种分析。

本书第一个特点便是作者熟稔书中六种理论,并且极为清晰几种理论之间的细微的区别与思想重心。比如第一章图像学,作者由几幅“隐藏”意义深浅不同的油画入手,系统利用图像学理论对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油画进行意义解读,顺带介绍了图像学理论产生的起源、意义、及其在解读上容易产生的误读误用。人类对知识的探求往往源于好奇心,豪厄尔斯从起篇开始正是利用这种好奇心,将艰涩的内容小心翼翼转化为深入浅出的行路,最后引入理论的至深境地,由具象到抽象。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说,“自然界好比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以确定某些法则进行运转。人类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成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数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应用于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物理领域,而且运用于人类社会。”图像学试图找到“破译”图像的定律,在一章的末篇,蓦然回首,会发现一种理论已经被准确定位,仿佛手中掌握了一把凿透肖申克墙壁的锤子。不仅如此,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符号学理论,简单介绍后提出理论世界的另一种维度。

可是面对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第32号》,图像学的解读方法失效,罗杰·弗莱后印象主义理论开始发挥作用。第二章着重讨论了艺术的形式问题,作者并非从简单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绘画分析,还一并分析音乐,归纳了绘画中的形式主义。

第五章介绍的是符号学理论,在理论上并没有创新之处,主要介绍了索绪尔符号学任意性、能指/所指概念以及罗兰·巴尔特《神话学》里对法国通俗文化分析的原理。正如作者所说“理论的快乐在于,我们一旦掌握它,就能够开始享受实际事例分析的乐趣。”作者谈了许多有趣的事例,比如从符号的任意性角度谈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符号意义的变化,随后深入剖析,在尽情享受实例分析后抛弃实例,站到更前沿的距离审视罗兰·巴尔特同其他理论家一样存在的缺陷以及经历时间淘洗后价值。

书的下篇则以具体的门类为核心综合利用各种理论进行分析。作者在下篇仿佛变成了一个卓越的匠人,他的理论工具箱里藏有多种使用熟练的利器,面对各种纷杂的视觉图像见招拆招,因为明晰各种理论的长处和短板,于是可以在不同理论之间交替使用,耐心、专注、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字里行间弥漫。

 

总之,《视觉文化》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理论书。优秀的学者也许未必都需要时刻开拓理论前沿,其掌握理论后思想的洞见总能在最为普遍的领域里破出全新的角落,指向更为隐秘却神秘的角落。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